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儿科
症状表现:婴儿脸色发黄,皮肤发黄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胆红素生成多(25%):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肝功能不成熟(30%):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肠-肝循环因素(30%):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多: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8.5mg/kg)超过成人(3.8mg/kg)的2倍还要多。
2.血蛋白联结运送不足:新生儿刚出生后存在或多或少的酸中毒,故常显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不足,特别是早产儿白蛋白水平偏低,如用药不当,医源性地加入了争夺白蛋白的物质,使胆红素运送受阻。
3.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如肝脏摄取,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在肝内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过程中一系列酶均需能量与氧气,若新生儿产时,产后缺氧,寒冷损伤,酸中毒,以及感染时产生的毒素等情况发生,则酶功能受抑制,特别是起重要作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刚出生新生儿的肝内含量甚低,因而造成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4.肝-肠循环负荷大:因新生儿肠内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使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在肠腔内被重新吸收,新生儿每天形成胆红素约20mg,若胎粪排出延迟则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负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