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内科,小儿内科
症状表现:心动过速,胸闷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血流动力学改变(30%):
本病病因不明,曾对IVT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发现部分患儿有轻微的心肌炎或心肌病改变,认为是亚临床型心肌炎,部分IVT患者的VT发作由于精神因素或运动诱发,可能因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引起,有的报告IVT呈家族性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电生理研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为浦肯野纤维网微折返或触发活动。
心脏性猝死(3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根据室速的起源部位进行分类,特发性室速经典的起源部位为右室流出道和左室间隔部,分别称之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速和特发性左室心动过速(ILVT),少数特发性室速起源于心室的其他部位,也有学者根据室速对药物或运动的反应,将其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verapamil-sensitive VT),腺苷敏感性室速(adenosine-sensitive VT),儿茶酚胺依赖性室速(catecholamine-dependent VT)和运动诱发室速(exercise-induced VT)。
电生理特点(25%):
根据心内电生理研究及其对维拉帕米的治疗反应,推测可能的发生机制为折返激动和触发激动,电生理机制和特点:本型室速通常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可由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心室短阵快速起搏刺激(burst pacing)诱发,β受体阻滞药或钙离子拮抗药治疗有效的特性,提示本型室速可能与由延迟后除极引发的触发激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