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小儿乳糜泻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小儿乳糜泻 > 病因

小儿乳糜泻病因

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儿科,中医科

症状表现:消瘦,水样便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1.致病因素

麦类中的麸质(俗称面筋)是一种复合的植物蛋白,它可分解为4种蛋白质,即麦胶蛋白(gliadin),又称醇溶麸蛋白。麦谷蛋白(glutenin)。白蛋白及球蛋白,其中麦胶蛋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

2.与遗传的关系

病儿一级亲属中本病患病率约为2%~3%,如作小肠黏膜活检,10%亲属小肠黏膜具有本病典型改变,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同卵双胎同时患病者约占70%,这些都说明本病发病与遗传相关,通过白细胞抗原测定,发现本病发病与HLA抗原B8,DR3,DR7,DQ,W2及DR4相关,80%~90%病人为HLA-B8阳性者,人群中HLA-B8较多的地区,本病发病率也较高,如爱尔兰西南地区。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麦胶蛋白引起小肠黏膜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认为与肠黏膜缺乏一种肽酶,使麦胶蛋白不能被分解而沉积在肠黏膜相关;但该肽酶并不呈长期缺乏,故目前多倾向认为发病与免疫相关,免疫机制尚不明,有认为麦胶蛋白作为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者可促使T及K(杀伤)淋巴细胞在肠黏膜聚集,通过细胞免疫反应损伤肠黏膜,未经治疗的病人血清中可测到抗麦胶蛋白IgA抗体,也说明本病与免疫有关。

2.病理

小肠上部黏膜病变广泛是本病特点之一,黏膜变平,有浅沟将其分隔呈不规则沟回状,镜下绒毛萎缩,变短,其至变平,使小肠吸收面积显著减少,陷窝上皮增生,使陷窝加深,扭曲,绒毛上皮细胞表面不整齐,胞浆内有空泡形成,上皮细胞间有淋巴细胞浸润,固有层有慢性炎性细胞(浆细胞,B淋巴细胞等)浸润,虽绒毛缩短,隐窝延长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轮状病毒肠炎,蓝贾第鞭毛虫病及热带口炎性腹泻等,但这些疾病无上皮细胞改变,且黏膜变薄,本病黏膜厚度正常,牛奶或豆蛋白肠病,免疫缺陷病等肠道病变,多为斑片状,绒毛也仅表现为部分萎缩,与本病黏膜病变广泛有所区别。

相关疾病
小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新生儿呕吐小儿发烧鹅口疮小儿锌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乳汁吸入性肺炎脐膨出-巨舌-巨体综合新生儿臂丛神经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