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其他科室,急诊科
症状表现:阵发性腹痛,腹部压痛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诱发腹痛的病因很多,应分清症状性,消化道功能性与器质性。
1.症状性: 多为肠道外疾病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肝,胆疾病,泌尿系疾病,肠道寄生虫病均可引起腹痛,肠寄生虫病在既往曾是腹痛的最常见病因,近年来由于饮食卫生的改善,肠寄生虫病已明显减少,尤其在城市。
2.腹腔内器质性疾病 如溃疡病,阑尾炎,肠梗阻,急腹症等。
3.功能性: 最多见的病因是饮食不当,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痛(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
4.精神性: 国外亦有报告认为与小儿心理因素障碍有关,如紧张,压抑等。
5.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再发性腹痛与慢性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如北京复兴医院通过纤维胃镜检查76例再复性腹痛,发现消化道黏膜病变47例(浅表性胃炎25例,反流性胃炎2例,糜烂性胃炎2例,胃黏膜脱垂3例,十二指肠炎10例,食管炎1例,浅表性胃炎加十二指肠炎4例)占61.84%,溃疡病13例,占17.1%,幽门螺杆菌阳性33例,占43.4%;上海瑞金医院对26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镜与病理检查发现浅表性胃炎25例,浅表萎缩性胃炎1例。
(二)发病机制
腹腔器官本身痛觉并不敏感,腹痛的发生大体上可有3种形式:
1.绞痛: 多由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同时伴痉挛)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痉挛或梗阻,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
2.钝痛 :由器官被膜受牵扯引起,如肝,肾,阑尾及腹膜等炎症肿胀所引起的被膜牵扯,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疼痛部位多与器官病变所在的部位一致。
3.迁移性痛:内脏疼痛通过内脏感觉神经传入相应的脊髓段,使进入相同节段的体神经支配部位感觉疼痛,如肝,胆病的疼痛有时可放射到右肩,此外,腹部以外的器官疼痛有时也可放射到腹部,如大叶肺炎,带状疱疹侵犯腹部脊神经时都可出现较重的腹痛,破伤风的腹肌痉挛也可致剧烈的腹痛。
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肠痉挛的机制为不消化的食物在肠腔内发酵,产气刺激肠壁,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内容物的通过,于是近端肠管发生强力的收缩及蠕动的紊乱,随着蠕动的加强,腹痛阵发性加重,肠鸣音亢进,严重者可同时引起呕吐,经过一定时间的痉挛后,肠壁肌肉自然松弛,腹痛暂时缓解,以后又可再次发作,典型病例的肠痉挛常发生在小肠,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远端大肠和回肠痉挛,绞痛多放射到右下腹,降结肠或乙状结肠痉挛,绞痛常在大便前出现,少数较大儿童的痉挛可发生在结肠肝曲或脾曲,绞痛以季肋为主,多见于一侧,根据作者观察,再发性腹痛小儿主诉4/5发生在脐周部位,1/5发生在上腹部,短时急性发作者多为肠痉挛,长时期慢性反复发作者,通过胃镜,钡餐或胃电图检查,多数发现有胃部病变,其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炎,少数为溃疡病,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腹痛定位很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