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治疗
快速搜索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 > 治疗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治疗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肾内科

症状表现:免疫力下降,蛋白尿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免疫介导性肾脏病治疗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免疫科 肾病内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治疗不同。随着对免疫机制更好的了解,有更多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仍有许多肾脏疾病对治疗无效。治疗的原则包括通过去除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来调节宿主免疫机制;借助免疫抑制药物来诱导免疫抑制;和给予抗炎药物及在某些情况下用血小板抑制及抗凝药物。如果不能清除抗原,则应减少抗原负荷和增加抗体,促使自身的网状内皮系统去除免疫复合物。血浆置换用于抗基底膜病,急性移植物排异以及SLE可有效。血浆置换必须给予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药物维持使用。

少数疾病(如SLE,急性移植物排异和可能膜型肾小球肾炎)对皮质类固醇每天给药或大剂量用药(即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钠10~15mg/kg每周或每月静脉注射)有效。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与皮质类固醇合并应用对移植物排异及SLE可能提供额外效果。环磷酰胺是Wegener肉芽肿治疗的选择,亦可能治疗膜型肾小球肾炎及SLE。环孢霉素,藤霉素和霉酚酸酯对肾移植排异很有效,还可应用于治疗其他免疫介导性肾脏疾病。急性肾移植排异可用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3抗体)或在动物中培养的抗人T细胞抗体(ATG)治疗。

血小板抑制剂(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是唯一推荐用于治疗Ⅰ型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的药物。对Ⅱ型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由于刺激抗原仍存在,很难降低细胞毒抗体的水平。

相关疾病
肾结核尿失禁肾囊肿肾炎妊娠合并多囊肾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镰状细胞性肾病肾性失镁妊娠合并急性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