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女性
就诊科室:产科,妇产科
症状表现:产后便血,产后恶露不净有臭味,反复出血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血象
(1)红细胞:急性失血后红细胞的改变因时间而异,在出血早期,红细胞随同血浆按比例流出血管外,血容量虽然急剧减少,而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并不下降;甚至由于血管的反射性收缩,血液重新分配和脏器内滞留的浓缩血液进入循环血液内等因素,使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反可稍见增多,所以在急性失血的最初数小时内,测定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是不能用来估计失血量的,该时应依靠症状和体征来估计失血量,急性失血后2~3天,血容量的恢复是借助于血浆容量的扩增,凡仰卧休息的患者在最初24h内主要借助于动员体液和电解质从血管外进入血管内,凡活动的患者血浆的扩容十分缓慢,主要借助于动员血管外清蛋白进入血管内,由于血液稀释,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浓度才逐渐下降,这种变化在出血后的2~3天最为显著,贫血是正常细胞和正常色素性,外周血液内的网织红细胞数在急性失血后3~5天内开始升高,增高的多少与出血量成一定比例,6~11天达最高峰,一般可达5%~10%,不会超过14%,网织红细胞升高的初期是反映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使骨髓内网织红细胞过早地释放至周围血液,后期是反映骨髓代偿性增生,新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红细胞形态起初大多正常,但当网织红细胞增多时,可见多染性红细胞及大红细胞增多,并使MCV一过性升高,如果在此时进行检查可误诊为溶血性贫血,但急性失血性贫血除非出血发生在体腔或组织间隙时,不见血清胆红素升高,严重失血引起休克或组织缺氧者,周围血涂片还可出现少量有核红细胞,上述外周血中红细胞增生象,多在10~15天内消失,否则提示出血仍在继续.
(2)白细胞:急性失血后2~5h内白细胞迅速增加,可达(10~20)×l09/L,最高可达35×109/L,白细胞增多的机制部分是由于肾上腺素作用使粒细胞从边池进入循环池,同时由骨髓中贮备池释放入血所致,分类计数显示增加的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并可见核左移现象,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性晚幼粒,甚至中性中幼粒细胞,白细胞数多数在3~5天后恢复正常,持续的白细胞增多,常表示出血未止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存在.
(3)血小板:在出血时或出血后的短时间内,血小板数,凝血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可暂时性低下,出血停止后15min左右即恢复正常,其后血小板数迅速上升,1~2h内血小板数即可达500×109/L,甚至1000×109/L,如果发生严重休克则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增多一般也在出血停止后3~5天内逐渐恢复正常.
2.骨髓象
急性失血后第2天,骨髓即可呈增生象,5天后幼红细胞增生达高峰,粒红比例可呈1∶1或粒红比例倒置,幼红细胞形态正常,以中幼红细胞居多数,在出血停止后10~14天,幼红细胞增生象基本消失,铁染色显示骨髓中细胞外铁大多消失,铁粒幼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上述储存铁不足表现常在急性失血性贫血后期出现.
3.其他
如急性失血系内出血,血液进入体腔,囊肿内和组织间隙,常因红细胞破坏,出现游离胆红素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珠蛋白降低,加上网织红细胞增多,酷似溶血性贫血,急性胃肠道失血,血中尿素氮可以升高,这可能系肾血流量减少或因大量血液蛋白在消化道中消化吸收所致.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选择做心电图及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