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视网膜血管炎治疗
快速搜索
首页 > 五官科 > 眼科 > 视网膜血管炎 > 治疗

视网膜血管炎治疗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五官科,眼科

症状表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出血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视网膜血管炎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血管炎的严重程度、病因及其引起的并发症、伴有的全身性疾病等来决定。如果患者仅有轻微的视网膜血管炎,不伴有黄斑囊样水肿、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严重的缺血性病变,可以不给予任何治疗,但需进行严密的观察;如发现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即应立即给予治疗;由感染因素所致的视网膜血管炎,应尽可能确定致病的微生物,并给予特异性抗感染治疗;如确定出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炎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在治疗上即应全盘考虑,不但要控制视网膜血管炎,还要控制这些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引起患者全身严重并发症的全身性疾病;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视网膜缺血、毛细血管无灌注,往往需借助于激光治疗,以消除无血管区。如果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积血,在药物治疗控制炎症的情况下,应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巩膜扣带术等治疗。

由于视网膜血管炎的病因众多,在治疗过程中除应注意血管炎的共性外,还应特别注意每种血管炎的特殊性,如Behcet病的视网膜血管炎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外的免疫抑制药,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而对于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即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所致者一般无有效的西药治疗,可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适用于类肉瘤病所致的视网膜炎(葡萄膜炎)、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对于Eales病、视神经血管炎、多发性硬化等所致的视网膜血管炎则效果尚未完全肯定;对感染性血管炎(如病毒、真菌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炎或葡萄膜炎)则应慎用;对Behcet病、Wegner肉芽肿、结节性动脉炎等多种类型所致的视网膜血管炎(葡萄膜炎),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往往效果不佳,通常需要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环孢素、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

有关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不能对所有类型的视网膜血管炎使用一种固定的治疗模式,要根据患者所患炎症的类型、严重程度、年龄、性别、体质及以往用药情况综合考虑,以制定出适合每个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一般而言所用剂量为泼尼松1mg/(kg•d),口服,治疗1~2周后根据炎症控制情况逐渐减量,治疗时间为数月至1年,甚至数年不等。

2.其他免疫抑制药

其他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FK506、麦考酚酸酯等,均可用于视网膜血管炎的治疗。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有:①患者用糖皮质激素难以彻底控制的视网膜血管炎;②一些特定类型的血管炎,如Behcet病、Wegner肉芽肿等;③需要用这些免疫抑制药控制全身性疾病;④为了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和副作用。

治疗视网膜血管炎主要选用苯丁酸氮芥,所用剂量为0.05~0.1mg/(kg•d)。只要是需要糖皮质激素之外免疫抑制药治疗的患者一般均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所以在治疗前应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长期性,以争取患者的密切配合,并应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测,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对用苯丁酸氮芥治疗的患者一定要告知此药长期应用可致不育(尤其是男性患者)、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环孢素也是治疗视网膜血管炎的常用免疫抑制药之一,初始剂量为2.5~5mg/(kg•d),分两次服用,维持剂量一般为2mg/(kg•d),治疗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用环孢素治疗一些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患者,发现总体效果是好的,一些患者的炎症可完全消退,但一些患者的炎症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始能彻底控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肾脏毒性、肝脏毒性、高血压、神经毒性等副作用。

环磷酰胺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初始剂量为1~2mg/(kg•d)。此药对骨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进行有关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麦考酚酸酯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通过抑制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进而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对淋巴细胞有相对选择抑制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较小,可用于治疗顽固性视网膜血管炎、Behcet病性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等疾病,尤其适用于其他免疫抑制药治疗无效或对这些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所用剂量一般为0.5~2g/d。此药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但也应注意肝、肾毒性、继发肿瘤、感染等方面的副作用。

相关疾病
近视眼干眼症沙眼散光红眼病白内障青光眼麦粒肿V型外斜视V型内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