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眼科,五官科
症状表现:视网膜出血,眼底改变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引起本病的病因,老年人与青壮年有很大差异,前者绝大多数继发于视网膜动脉硬化,后者则多为静脉本身的炎症,视网膜动脉硬化常见于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或动脉硬化;静脉炎症可由静脉周围炎(Eales病),葡萄膜炎症,Behcet综合征,结节病,Coats病,脓毒性栓子等引起,但临床上找不到明确原因者,亦非少见。
本病的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作者认为由动脉供血不足,静脉管壁损害,血泪流变改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而成,其中静脉管壁损害可能是主要的。
动脉供血不足(30%):
Hhayreh(1965,1971)通过动脉实验后指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发生,以动脉供血不足为前提,实验室中,如果只阻断某一静脉,不足以引起临床所见的典型改变,只有动脉供血也发生障碍后,才能形成,虽然Hayreh这一学说,也得到部分临床工作者的支持,但至今为止,对动脉供血不足引起静脉阻塞的直接证据仍感不足,例如,本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上不能显示任何动脉阻塞,视网膜血循环是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血管环流径路(clsed vascular circuit)之中(Gass,1968),静脉阻塞时动脉血流减少,可能仅仅是静脉血回流受阻的一种反映,而不是静脉阻塞的原因。
静脉管壁损害(25%):
静脉管壁损害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到其邻接处的动脉硬化的波及;二是静脉本身的炎症,二产均可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硬化还能使内膜及内膜下细胞增生,炎症则可使内膜肿胀,细胞增生及内膜肿胀更加重了管腔狭窄程度,除严重者因内膜与内膜接触直接发生闭锁外,亦可因内膜面变得粗糙,电荷改变,诱使血小板沉着,凝聚而形成血栓,导致静脉管腔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众所周知,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好发于静脉穿越筛板处,分支阻塞好好于动,静脉交叉处,可能因此种所在,动静脉被一层共同的结缔组织性鞘膜包绕(Scherer,1923)有关,一旦静脉管腔由述原因发生狭窄后不易舒展。
血液粘稠度改变(15%):
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流动力学改变大多数本病患者有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稠度改变及血小板凝聚性增高,使血液通过静脉管径狭窄处更加困难和血栓更易于发生。
除以上原因外,静脉阻塞,特别是静脉总干阻塞与高眼压有一定联系,据统计,本病同时合并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达10%~20%,其原因①开角化青光眼患者本身大多有血液粘度增高;②巩膜筛板的病理凹陷,可能影响筛板区中央动脉灌注和静脉回流,其他如心脏代偿功能不全,心动过缓,血压突然降低等导致血流缓慢者,均可加速阻塞的形成。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出现的一系列眼部体征,都是继发于阻塞后视网膜血循环紊乱,例如:视网膜出血由静脉血回流障碍,血管壁脆弱性和血流瘀滞而引起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局部亢进所致;静脉怒张迂曲,血柱色泽暗紫由血液回流受阻所致;棉绒状白斑由内层毛细血管床缺血所致;黄白色硬性渗出由血液内脂类物质沉着所致,此外,视网膜水肿混浊,新生血管,血管短路,侧支循环,毛细血管梭形扩张,黄斑部隔 样水肿以及虹膜而出现浓密新生血管(虹膜红变)等等,无一不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