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口腔科
症状表现:牙痛,牙齿遇冷热痛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口腔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 浅龋 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 中龋 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 深龋 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2、辅助检查
若确定龋坏部位有困难,可拍摄X线牙片,龋坏处可见黑色阴影.有条件者可用光纤维透照、电阻抗、超声波、弹性模具分离、染色等技术,以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二、鉴别
与牙齿感觉过敏症相鉴别
牙齿感觉过敏症主要表现为刺激痛,当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时均引起酸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可找到1个或数个过敏区.国外报道一种机械刺激器,用螺丝调节不锈钢针的压力,来测试牙齿的敏感度,也有用电控温度计来测试者.然而,迄今为止,牙齿的敏感程度,还只能靠患者的主观感觉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