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皮肤科,皮肤性病科
症状表现:斑丘疹,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斑丘疹 皮肤含铁血黄素沉着 色素斑 斑疹 痣细胞 结节 色素脱失 湿疹 红晕 皮肤逐渐呈暗黑色
色素痣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可呈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或有蒂损害等表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数目的显著增多具有一定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风险性,色素痣大小由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面积很大,常左右对称,边界清楚,边缘光滑,色泽均匀,根据痣细胞内色素含量不同,颜色可为黄,褐或黑色,但也可呈蓝,紫色或近肤色,有些损害处可贯穿着短而粗的黑色毛发,先天性色素痣的色素形成早且皮损大,而获得性色素痣的色素产生需一定刺激因素作用,在阳光暴晒,激素,水疱性疾病,免疫抑制或化疗等因素作用下,痣迅速增大。
临床表现
根据痣细胞存在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不同,常见类型有:
(1)交界痣(junctional nevus)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任何部位,但手掌,足跖,红唇及外阴部的色素痣几乎均为交界痣,可视为好发部位,表现为平坦或稍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色素斑或丘疹,表面光滑,无毛发,浅棕色至黑色,直径多在1~8mm如图1所示,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大活跃的特性,称为交界活力,有转变恶性黑瘤的可能。
(2)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 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平坦或高出皮面,或呈疣状或有蒂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呈棕色或黑色,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时可见中央的1根或数根毛发生长(图2)。
(3)混合痣(compound nevus) 多见于中青年人,表现为轻度隆起皮面,褐色至黑色的半球形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常有毛发生长如图3所示,混合痣应存在交界活力,故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4)晕痣(halo nevus) 因色素痣周围绕以色素脱失晕而得名,又称后天性远心性白斑,其中心的色素痣直径约0.5cm,色素脱失晕的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如图4所示,以躯干,面颈部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常见于青少年,无自觉症状,病理上常为混合痣,也可为皮内痣。
(5)Spitz痣(Spitz nevus) 又称良性幼年黑瘤,梭形与上皮样细胞痣,假性黑瘤,是痣的一种异型,大都为混合痣,也可为皮内痣或交界痣,痣为粉红色,紫红色,棕褐色或黑色丘疹或小结节,界限清楚,通常表面光滑无毛,直径一般<1cm,好发于面部和下肢,也可见于其他部位,该痣以儿童多见,在组织学上与恶性黑瘤表现相似,但在生物学行为上却通常表现为良性,故有良性幼年黑瘤或假性黑瘤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