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布氏菌肺炎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布氏菌肺炎 > 病因

布氏菌肺炎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呼吸内科

症状表现:败血症,高热

传播方式:病原菌传播

(一)发病原因

布氏菌属由6个种20个生物型组成,主要的有羊布氏菌(Br.melitensis)能感染山羊,为1887年Bruce在马耳他岛患者脾脏内分离得到;牛布氏菌(Br.abortus)感染牛,为1897年Bang从牛流产胎儿中分得;猪布氏菌(Br.suis)感染猪,为1914年Traum从猪流产胎儿中分得,其他还有犬布氏菌(Br.canis),它致病轻微,很少感染人类,此外,啮齿类还有森林鼠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布氏菌(Br.ovis)。

布氏菌系微小的需氧性革兰阴性球杆菌,一般为(0.4~1.5)μm×(0.4~0.8)μm,不活动,无鞭毛,荚膜,不形成芽孢,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法染成红色为其特点,本菌营养要求高,需丰富的维生素和血清,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中才能生长,在37℃和pp.6~7.1时生长最好,实验室常用肝浸液培养或改良厚氏培养基,在含血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菌落有针尖大,4天后直径可达2~3mm,S型布氏菌菌落为无色,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凸起,均质样菌落,中央有时有小的颗粒,本菌虽能利用糖类,但不产酸产气,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尤其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月左右,在食物中能生存2个月,对光,热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故常用的消毒方法均有效。

布氏菌仅产生内毒素,为一种类脂蛋白质,各种之间具有共同抗原,故可用毒力较弱的牛布氏菌制成活疫苗,以预防毒力较强的羊或猪布氏菌感染,本菌可在体内和体外变成1型,这可能与复发有关。

(二)发病机制

布氏菌自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结,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和毒力,病原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原菌生长增殖达相当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这一阶段为潜伏期,一般为2~3周,在菌血症期,由于内毒素的作用,病人可有发热,无力等中毒症状,此期血液培养阳性率高达70%,以后阳性率逐渐降低,因细菌沿着血流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其他如心,肺,卵巢,睾丸,前列腺,关节等处也受侵犯,形成多发病灶,血流中的细菌逐渐消失,体温也渐消退,细菌在细胞内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再次进入血流,又出现菌血症,体温再次上升,如此反复,表现波状型发热,本菌主要寄生于吞噬细胞内,抗生素或抗体难以进入细胞内,使本病较难根治,易转为慢性及反复发作,在全身各处引起迁徙性病变,晚近资料表明,大多数肺炎患者经呼吸道吸入染菌尘埃或颗粒可能是重要的感染途径,发病机制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机体细胞免疫机能减弱将导致潜在布氏菌致病的作用,增加原发性感染的易感性及其严重程度。

本病病理变化极为广泛,几乎可侵犯机体每个脏器,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最常见,肺部受累也较为普遍,在急性期常有弥漫性细胞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病原菌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肉芽肿和人类结节病的病变类似,无干酪样坏死,乃本病的典型病变,肺脏在急性期呈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慢性期呈肺纤维化或钙化,偶可出现胸膜炎。

相关疾病
哮喘气胸支气管炎肺炎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急性纵隔炎肺孢子丝菌病肺淀粉样变性流感病毒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