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感染科,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胆道蛔虫症,肉芽肿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胆道蛔虫病发生大致有以下因素:
①蛔虫可做摇摆,迂曲,翻转,折返等运动,能在肠中游走;
②一般情况下蛔虫在肠内头向胃端,吸噬食物渣和肠液,蛔虫有喜碱厌酸的特性,低胃酸为蛔虫上行的诱因之一,有研究表明胆道蛔虫病人平均胃酸值低,儿童和孕妇发病率较高可能也与其低胃酸有关;
③蛔虫有钻孔习性,上行至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肌进入胆道;
④全身或局部疾患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环境改变,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妊娠时,可增强蛔虫的活动性,促其上行;
⑤各种原因引起的Oddi括约肌病理或生理性松弛时,便于蛔虫钻入,如进食油腻食物后,手术刺激(胆囊切除术,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等;
⑥驱蛔虫药应用不当,如剂量不足可激惹蛔虫兴奋盲动,易于进入胆道。
蛔虫进入胆道后,大多停留在胆总管中,少有进入胆囊者,因为胆囊管较细而且有螺旋状的Heiste黏膜瓣阻碍蛔虫进入,蛔虫也可进一步上行至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甚至进入肝内胆管中。
进入胆道的蛔虫数量大多数病例为1条,一般不超过10条,但也有报告数十条至数百条蛔虫引起胆道蛔虫病。
蛔虫在胆道内的生存时间一般为1周~1个月,在离体的人新鲜胆汁饲养时最长生存期为14天。
蛔虫进入胆道有时亦可退出,大多在下列情况时发生:
①虫体部分进入胆道,部分留于十二指肠,药物刺激或肠蠕动波推动可使其卷曲后拉退出胆道;
②Oddi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内压力低时,胆汁的排泌可将较小的蛔虫排出;
③胆道扩张时,蛔虫可自行运动排出;
④蛔虫死亡后随胆汁排出,蛔虫留在胆道内往往引起严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