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十二指肠类癌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内科 > 十二指肠类癌 > 病因

十二指肠类癌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肿瘤科,肿瘤内科,肿瘤外科

症状表现:脱水,消瘦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发病原因(30%)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嗜铬细胞有关。在人体的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部位存在嗜铬细胞,具有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嗜铬细胞瘤即是起源于这些部位的内分泌疾病,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大多数病例如能及早诊治,可以治愈;但严重者病情凶险,变化多端,且有一部分为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25%)

1.好发部位:

Burke等报道99例十二指肠类癌,位于第1段34例,第2段41例,其中15例位于壶腹周围,第3和第4段各2例未记录具体部位,13例肿瘤为多发。

2.病理形态:

(1)大体形态:十二指肠类癌为微黄色硬结状肿瘤,位于黏膜下,肿瘤直径一般不超过2cm。Burke等报道的99例十二指肠类癌,肿瘤直径在O.2~5.0cm,平均1.8cm。

(2)组织形态:显微镜下见类癌细胞呈方形、柱形、多边形或圆形,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而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电镜下观察,类癌细胞内含有较大而多形的颗粒。银染色反应阳性。十二指肠类癌的组织学类型通常是腺状、实质性、岛状及少见的小梁状结构的混合型。位于第2段的类癌多数含有大量的沙粒体(Psammoma Bodies),且主要为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显示肿瘤含有生长抑素、胃泌素等激素,临床上可伴有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或von Recklinghausen病。

3.转移途径:十二指肠类癌一般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较少转移。类癌可经淋巴或血行转移,亦可穿透浆膜直接浸润至周围组织内。Burke等报道十二指肠类癌21%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和肝,少数转移至肠系膜和肺。肿瘤浸及肌层,瘤体>2cm及存在分裂象,是发生转移的危险征象。

相关疾病
结肠癌阴道癌大肠癌子宫癌淋巴瘤骨癌食道癌脂肪瘤直肠癌甲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