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骨科,肿瘤科
症状表现:白细胞增多,持续性疼痛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X线表现:
是在长骨髓腔内有浸润性的破坏灶,虽斑点状或大范围的片状溶骨性改变最为突出,病变范围和边缘模糊不清,皮制非常不规则地有缺损和破坏。骨膜反应早而多。反应性新骨形成产生Codman三角,或者骨膜反应呈同心性、成层状排列似洋葱皮样改变,前者比后者多见。在长骨虽然主要见于骨干,起源于干骺端者并不少见。有时在骨外显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阴影。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有的病例也可见髓腔内骨质硬化现象。
2、实验室检查:
可有贫血、白细胞增多及血沉加快。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也可增高白细胞常增高达1~3万。由于大量骨膜新生骨的形成,血清硷性磷酸酶可轻度增高,这对成年人具有很大诊断意义。肿瘤糖元染色阳性,此与骨网织细胞肉瘤的糖元染色阴性不同。亦有的资料提及本一周氏试验阳性对本瘤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3、转移:
肿瘤发展很快,早期即可通过血行发生广泛转移,常转移至肺、肝等脏器,却很少转移至局部淋巴结。本瘤有易转移至其他骨明显地侵犯其他骨的倾向,提示其多中心性的起源。
4、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对于诊断很有价值。90%的病灶内可显示血管增多且扩张。
5、CT及MRI:
能较好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侵犯软组织的情况。MRI可见瘤体处广泛性骨质破坏,呈软组织肿块影;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的长T1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很长T2高信号。在CT上显示为源于骨组织的软组织肿块,骨质广泛破坏。
6、核素骨扫描:
不仅可显示原发病灶的范围,而且还可发现全身其他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