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症状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被害妄想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迄今为止,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大体上是协同心理,社会,教育等方面工作以及在医学的现有水平上开展的,至于根本上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则有待于精神病学和各相关科学的发展,以及对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原理的充分阐明,这是人类历史赋予医学科学的一项艰巨而崇高的使命。
在当前,几乎普遍公认精神疾病的病因学与流行病学中讨论的许多问题都具有多源因素,就是说,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与患者个体的遗传因素,易感素质,病前个性特征,发病时的机体状态,精神创伤,环境中的促发因素,以至社会文化背景,都有着广泛的联系,该病发病前应激或巨大生活事件对本病的促发因素为60%,故针对已发生事件进行预防性干预十分重要。
首先,应准确地理解当事人面对生活事件的类别,了解可能得到的社会支持的性质,以及所处环境会使之产生些何种反应,然后再考虑需否或如何进行干预,例如婚后分离与少儿升入中学这类的事情,虽然也是生活事件,但未必构成对精神健康的威胁,又如,居丧个体如有近亲帮助就不再需多动员参加丧偶者互助小组。
与此相反,有些具体情况则急需进行预防性干预措施,比如对于身患危及生命的重病又急需动大手术救治,例如乳癌进行乳腺全切术这样患者同时缺乏配偶的深切同情和支持时,就需给予咨询,进行预防性干预(Maguire等,1980),方法是由护士在手术前后与患者进行讨论,介绍术后伤口修补办法,然后,每2个月随访1次,检查上肢运动情况,鼓励进行锻炼,同时向其配偶了解情况,动员患者继续恢复积极的工作,上述的项目曾在152名妇女中进行,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的两个组别,然后在手术后3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分析评定焦虑,抑郁与性问题发生的情况,评定结果提示,两组皆产生有焦虑,抑郁与性生活问题,但实验组至多延续6个月,而对照组则第10个月时尚未消除,此外,实验组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优良,对乳房缺如可以适应,对佩戴的假乳房也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