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结肠阿米巴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传染科 > 结肠阿米巴 > 病因

结肠阿米巴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感染科,传染科

症状表现:腹部不适,,稀便

传播方式:经口传播

(一)发病原因

(1)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人群,包括慢性病人、恢复期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因为包囊对外环境抵抗力强,在粪便中可存活5周,如污染水和食品,会传播本病。急性期病人常排出大量滋养体,但在外界环境中迅速死亡,故急性期病人不被列入主要传染源。人是溶组织阿米巴的主要宿主和贮存宿主。猿类、猪、犬、鼠等虽均可自然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但其作用的传染源意义不大。

(2)传染途径

一般认为阿米巴包囊污染事物和水,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水源污染引起地方性流行。生食污染包囊的瓜果蔬菜亦可致病。苍蝇、蟑螂也可起传播作用。男性同性恋中偶可由口—阴部接触受感染。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婴儿与儿童发病机会相对较少。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病机会多。人群感染后抗体滴度虽高,但不具保护作用,故重复感染较多见。

(4)流行特征

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为高发,感染率高低与卫生情况及生活习惯有关。少数不发达国家居民,感染率估计达50%。在世界分为内平均感染率约10%,我国近年来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病例以少见,仅个别地区仍也病例散发。

(二)发病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侵袭肠壁引起阿米巴病,常见的部位在盲肠,其次为直肠,乙状结肠和阑尾,横结肠和降结肠少见,有时可累及大肠全部或一部分回肠,显微镜下其主要病变为组织坏死,可见淋巴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严重,可呈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坏死,病损部位可见多个阿米巴滋养体,大多聚集在溃疡的边缘部位。

1.急性期 肠黏膜遭到破坏,产生糜烂和浅表溃疡,如病变继续进展,累及黏膜下层,则形成典型的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腔内充满棕黄色坏死物质,内含溶解的细胞碎片,黏液和滋养体,内容物排出时即产生临床上的痢疾样大便,与细菌性痢疾的病变不同的是溃疡间的黏膜大多完整,由于肠壁组织较疏松,阿米巴继续向黏膜下层进展,原虫顺肠长轴向两侧扩展,使大量组织溶解而形成许多瘘管相通的蜂窝状区域,病灶周围炎性反应甚多,一般仅有淋巴细胞和少许浆细胞的浸润,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病变部位易发生毛细血管血栓形成,瘀点性出血以及坏死,由于小血管的破坏,故排出物中含红细胞较多,严重病例的病变可深达,甚至穿破浆膜层,由于病变是渐进性发展,浆膜层易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故急性肠穿孔不多见,阿米巴溃疡一般较深,易腐蚀血管,可以引起大量肠出血,在病变的愈合过程中,可见到组织反应消退,淋巴细胞浸润消失而代以结缔组织。

2.慢性期 此期的特点为肠黏膜上皮增生,溃疡底部出现肉芽组织,溃疡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组织破坏与愈合常同时存在,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结缔组织偶呈肿瘤样增殖,成为阿米巴瘤,多见于肛门,肛门直肠交接处,横结肠及盲肠,阿米巴瘤有时极大,质硬,难以同大肠癌肿相鉴别。

相关疾病
H7N9型禽流感埃博拉病毒黑热病血吸虫病霍乱鼠疫麻风病疟疾猩红热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