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周期性麻痹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周期性麻痹 > 病因

周期性麻痹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

症状表现:四肢对称性软瘫,感觉障碍,暴饮暴食

传播方式:无特定人群

(一)发病原因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我国大多数为散发,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散发性仅占20%,故称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1q31~32,与二氢吡啶受体基因相连,可能由基因突变致病。

高血钾性(高钾型)周期性麻痹又称遗传性发作性肌无力症,强直性周期性麻痹,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太明了,大多认为钾代谢障碍和肌细胞内外的钾平衡失调是引起发作的主要原因,还与膜内外其他离子的分布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有关,而糖代谢过程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钾的代谢亦有广泛影响。

近年来,发现位于17q23.1~25.3上的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存在错叉突变,高钾型和正钾型周期性麻痹与这种基因突变相关,而被认为是一种骨骼肌钠通道病,这些突变可引起钠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改变;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则认为是一种L型骨骼肌钙通道(双氢吡啶受体)疾病,双氢吡啶受体基因位于1q31~32,基因的突变可引起L型钙通道功能异常,这些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可能引起肌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和膜电位的改变,使肌纤维失去兴奋性而引起骨骼肌瘫痪。

相关疾病
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脑萎缩脑膜炎帕金森中风面瘫脑瘫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