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快速搜索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高胆红素血症 > 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发热,腹痛,皮肤瘙痒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西医

1、治疗性试验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3)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middot;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由于发生黄疸的原因很多,在分析、判断时必须结合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例如,溶血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患者持续贫血后,肝细胞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损害,此时就可能具备溶血性或肝细胞黄疸的共同特征;再例如,阻塞性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时,胆汁排泄功能严重受阻后必然会导致肝细胞受损,故此时也可表现为阻塞性与肝细胞性黄疸的共同特征.虽然黄疸的鉴别方法很多,但是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再结合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50%~70%的黄疸原因可获得确诊;如再经过B超、CT或MRI或者胆管造影等检查,确诊率可提高到90%~95%.约有5%的患者需要作剖腹探查后始能明确诊断.最后还有不足5%的黄疸患者虽经多种方法检查,但还有可能成为原因不明者.


2、黄疸的治疗原则 由于引起黄疸的病因甚多,因此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只有当病因消除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黄疸的治疗原则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


(4)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①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商品名为思美泰.SAMe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脏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 -K -ATP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加快胆汁酸的转运与排泄.由于肝病时内源性SAMe合成减少,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常用剂量为1600mg,有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剂型.


②免疫抑制药甲氨蝶呤(MTX)或硫唑嘌呤:对原发性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有效.


③环孢素(Cyclosporin):可试用于因免疫反应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其主要作用是选择性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和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和增殖,抑制白介素-2的产生,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力.


④磷脂类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有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或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因肝细胞膜结构受损所致的肝内胆汁淤积.


⑤利福平: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其作用机制不详,有认为利福平可改善肝细胞对胆汁酸的转运.但必须指出,由于利福平本身也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故不宜作为常规应用.


(5)皮肤瘙痒的治疗: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常导致皮肤瘙痒,传统的观点认为瘙痒是由于胆汁酸对皮肤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即外周性致痒原).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瘙痒的发生机制可能是中枢性的,可能是类阿片激动配体和阿片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阿片注射的局部作用有组胺释放、荨麻疹和瘙痒.还有研究认为瘙痒可能与5-羟色胺有关,因为胆汁淤积后可影响阿片能神经传导,从而引起其他神经传导系统的改变,特别是5-羟色胺系统,这种改变可能会引起瘙痒.根据上述的观点,对皮肤瘙痒可选择或试用下列治疗方法.①根据外周性致痒原的观点,可试用考来烯胺(消胆胺)、Cholestipol、阴离子交换树脂及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利福平及氟美西诺(Flumecinol)等],亦可行血液透析或血浆净化治疗;②针对中枢性机制,可试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nalmefene及纳曲酮(naltrexone)或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奥丹西酮)治疗.必须指出,这些药物的疗效尚有待观察,如疗效不明显时,不宜长期应用.


(6)肝外或肝内胆汁淤积者应积极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二、中医


中医辨证


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恶心呕吐,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中医辨证论治


阳黄

1、热重于湿


治法 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于热


治法 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 茵陈五苓汤和连朴饮加减

3、急黄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 千金犀角散加减


阴黄

5、其他


4、寒湿困脾


治法 温阳健脾,化湿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味


2、脾虚湿滞


治法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方药 黄芪建中汤加减


十种类型介绍


1、阴黄: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2、阳黄: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3、热黄: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4、寒黄: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5、湿黄: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6、燥黄: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7、血黄: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8、气黄: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9、新生儿黄疸: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10、手足黄: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ldquo;去黄散rdquo;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黄疸的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甜瓜蒂10克,研末搐鼻,每日数次,黄水流尽则愈.


(2)茵陈蒿1把,生姜1块,捣烂,擦于胸前、四肢.

5、针灸疗法


针刺章门、太冲、脾俞、肝俞、劳宫、脊中等穴.若嗜卧、四肢倦怠者,可灸手三里.

相关疾病
胃炎胃溃疡胆囊炎便秘神经性贪食厌食慢性萎缩性胃炎小儿疳积胃食管返流病胃溃疡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