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外科,神经外科
症状表现:感觉障碍,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头颅X线平片
有一定意义,有报道认为颅骨平片可确定约60%的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有局部骨质增生或内板变薄腐蚀,甚至虫蚀样破坏的表现;血管变化可见患侧脑膜中动脉沟增深迂曲,板障静脉扩张,一些肿瘤可见钙化斑。
2.脑血管造影
在CT应用前,脑血管造影是对矢状窦旁脑膜瘤定位定性的主要手段,可见到特征性肿瘤染色和抱球状供血动脉影像,当前脑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价值在于:
(1)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内的血运情况:矢状窦前1/3和中1/3脑膜瘤的供血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后1/3肿瘤主要为大脑后动脉,同时都可有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此时的脑膜中动脉可增粗迂曲,如肿瘤侵及颅骨,可见颞浅动脉参与供血。
(2)脑血管造影的静脉期和窦期:可见肿瘤将静脉挤压移位,有的矢状窦会被肿瘤阻塞中断,这些造影征象对决定术中是否可将肿瘤连同矢状窦一并切除是极有帮助的。
3.CT或MRI扫描
是本病诊断的主要手段,CT扫描可显示出上矢状窦旁圆形,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见密度均匀增高,基底与矢状窦相连,有些患者可见瘤周弧形低密度水肿带,另外,CT扫描骨窗像可显示颅骨改变情况(图2),MRI与CT相比,在肿瘤定位和定性方面均有提高,肿瘤在T1加权像上多为等信号,少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肿瘤内部信号可不均一;注射Gd-DTPA后,可见肿瘤明显强化,MRI扫描还可清楚地反映肿瘤与矢状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