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外科,泌尿外科
症状表现:腹痛,左、右腰腹痛,排尿不畅,恶心与呕吐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通过肾盂造影确诊本病,在肾盂造影片上可见两肾纵轴与脊柱所成之角度(肾脊角)向下方,而不是如正常者向上,有时在静脉造影片上,由于一侧肾功较差或技术条件未显影,则误认显影者为肾转位不全,在考虑诊断时,要注意此点。
影像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最主要的依据,有以下特点:双肾位置偏低;肾轴向由正 常的内上向外下改变为外上至内下或垂直向,两肾纵轴所形成的角度由锐角变为钝角; 肾盂面向前方,肾盏向后,下极肾盏朝向内且位于输尿管内侧,为其特征,输尿管行径 偏内;峡部将双肾联在一起,CT检查时尤为明显, 蹄铁形肾的峡部组织发生肿瘤的易感性增加,可能亦与胚胎因素相关,肾细胞癌 占蹄铁形肾合并肿瘤的50%左右。
[影像学表现]
1.尿路平片及造影:根据两侧肾影靠近脊椎及低位,长轴相互平行或上极向外倾斜而下极向内靠近即可怀疑马蹄肾,有时可见连接的肾下极的峡部轮廓。尿路造影可明确诊断,最显目的征象是下肾盏指向中线,肾孟肾盏长轴上端向外下端向内呈倒“八”字形,输尿管向中线靠近。
2.B超:可清楚显示两肾下极相连,横过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前方。
3.CT:可直接显示两肾下极融合部即峡部横过主动脉前方,且由于肾旋转不良,肾盏位于肾前方,输尿管越过峡部两侧前方下行。但马蹄肾位置一般较低,需扫描到较低位置才能确定诊断。
4.MR和核素还可以从冠状位最示两肾下极融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