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内科 > 心内科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 病因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心内科

症状表现:疲乏,脑缺血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因

(一)发病原因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大多数具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人,快速性心房起搏可以诱发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渐增性心房调搏还可以导致一度,2∶1或高度房室结内阻滞,动态心电图发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样,可以发生在正常的青年人(尤其是运动员),而且多发生在夜间,运动或使用阿托品后可明显改善房室结内传导功能,使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提示该现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然而,部分小儿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历数年后可进展成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不清楚)。

很多药物可以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及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均可引起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6.9%),二度Ⅰ型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且多数是由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而来,通常是房室结功能异常所致,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及腺苷作用有关,出现时间短暂,多于1周内消失,二度Ⅰ型不常发生于前间壁心肌梗死,一旦发生,表明是广泛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损伤,易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外,风湿热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心肌炎,心肌病等也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均可发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但它们更易发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中高血钾(血钾为10~13mmol/L)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血钾<2.8mmol/L)也可引起各级房室传导阻滞,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患者中约26%可伴有一度和(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多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少见,有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多表明病变广泛,其他感染如柯萨奇B病毒,麻疹,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伤寒等可使传导系统广泛或局部受损,一,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发生,受损程度可轻可重,但阻滞大多为暂时性的,可逆的,很少发展为永久性慢性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其发生率为1%~2%,多在发病后72h内出现,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扩张型心肌病二度传导阻滞者约占4%,其他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黏液性水肿,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症等均可见到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近年来发现大约有半数慢性结下性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系动脉硬化,心肌炎或药物中毒所致,而是两束支或三束支发生非特异性纤维性变,有时病变可侵及希氏束的分叉处,而房室结和希氏束很少受到侵及,其原因不清。

(二)发病机制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几乎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Ⅱ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几乎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下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尚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程度可轻可重,可由P波偶尔不能下传心室(如3∶2,4∶3,5∶4阻滞等)至大多数P波被阻滞(3∶1,4∶1,5∶1阻滞),阻滞程度较重的患者(3∶1,4∶1或更重)可见到源自阻滞部位以下的逸搏或逸搏心律,3∶1,4∶1传导以上者已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因

(一)发病原因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大多数具有正常房室传导功能的人,快速性心房起搏可以诱发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渐增性心房调搏还可以导致一度,2∶1或高度房室结内阻滞,动态心电图发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样,可以发生在正常的青年人(尤其是运动员),而且多发生在夜间,运动或使用阿托品后可明显改善房室结内传导功能,使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消失,提示该现象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然而,部分小儿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历数年后可进展成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不清楚)。

很多药物可以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及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均可引起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6.9%),二度Ⅰ型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且多数是由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发展而来,通常是房室结功能异常所致,其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及腺苷作用有关,出现时间短暂,多于1周内消失,二度Ⅰ型不常发生于前间壁心肌梗死,一旦发生,表明是广泛的希氏束,浦肯野纤维损伤,易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此外,风湿热可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心肌炎,心肌病等也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 药物作用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美托洛尔等均可发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但它们更易发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中高血钾(血钾为10~13mmol/L)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血钾<2.8mmol/L)也可引起各级房室传导阻滞,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患者中约26%可伴有一度和(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以一度多见,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不少见,有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多表明病变广泛,其他感染如柯萨奇B病毒,麻疹,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伤寒等可使传导系统广泛或局部受损,一,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发生,受损程度可轻可重,但阻滞大多为暂时性的,可逆的,很少发展为永久性慢性房室传导阻滞。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2%~10%,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其发生率为1%~2%,多在发病后72h内出现,阻滞部位多在希氏束以下,扩张型心肌病二度传导阻滞者约占4%,其他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甲状腺功能亢进与黏液性水肿,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症等均可见到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近年来发现大约有半数慢性结下性房室传导阻滞并非系动脉硬化,心肌炎或药物中毒所致,而是两束支或三束支发生非特异性纤维性变,有时病变可侵及希氏束的分叉处,而房室结和希氏束很少受到侵及,其原因不清。

(二)发病机制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几乎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二度Ⅱ型,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害形成的。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几乎完全在希-浦系统内,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中段或下段者占35%,在希氏束下者占65%,陈新等(1997)指出尚未见到阻滞部位在房室结或心房的报告,在体表心电图上,约29%的患者QRS波是窄的(≤0.10s),约71%的患者QRS波是宽的(≥0.12s)。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程度可轻可重,可由P波偶尔不能下传心室(如3∶2,4∶3,5∶4阻滞等)至大多数P波被阻滞(3∶1,4∶1,5∶1阻滞),阻滞程度较重的患者(3∶1,4∶1或更重)可见到源自阻滞部位以下的逸搏或逸搏心律,3∶1,4∶1传导以上者已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关疾病
心肌炎冠心病低血压高血压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老年人血管性痴呆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房室交界区性逸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