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血液科,肿瘤内科
症状表现: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肝脏肿大,淋巴结肿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就诊科室:肿瘤内科 肿瘤综合科 肿瘤科 血液科 内科 中医学 中医血液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45%
常用药品:硫唑嘌呤片 乌苯美司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0——150000元)
一、治疗
1、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症状。
(2)甲氨蝶呤10mg/周,有效率可达60%。
(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反复感染者,可用环孢素(环孢素A )12mg/(kg·d),皮下注射;非格司亭(G-CSF) 75μg皮下注射,1次/d;莫拉司亭(GM-CSF) 75μg皮下注射,1次/d;莫拉司亭(GM-CSF )75μg皮下注射,1次/d。
(4)伴有输血依赖的贫血或纯红再障者,用环孢素(环孢素A) 12mg/(kg·d)1个月,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淋巴细胞下降,以150mg,2次/d 维持。
(5)脾大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溶血性贫血,可行脾切除。
(6)嘌呤类似物,晚期病例可选用氟达拉宾,Z-CDA,DCT。
(7)T-LGLL的病程多较慢,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大多数患者需要治疗。
2、疗效标准
(1)CR:无临床症状及脾大,血象正常,淋巴细胞<4×109/L,LGL绝对值<2×109/L。
(2)PR:脾脏缩小>50%,外周血ANC>1.5×109/L或较前增加>50%,淋巴细胞较前减少>50%。
(3)稳定: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4)恶化症状加重:脾脏增大>50%,ALC增加>50%。
二、预后
T-LGLL治疗反应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NK-LGLL预后差,诊断后2个月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