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呼吸内科
症状表现:高热,干咳,盗汗,咯血,无力,免疫力降低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组织胞浆菌分为三个变种:荚膜变种,杜波变种和腊肠变种,已发现前两个变种的有性型为皮炎阿耶洛霉(异名荚膜伊蒙菌),真菌分类归入子囊菌门-爪甲团囊目-爪甲团囊科,为双相真菌,三个变种分别引起不同的组织胞浆菌命名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杜波组织胞浆菌病和腊肠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是Darling于1905年在美洲巴拿马运河区自患者病灶中检出,此型极易引起感染,应注意预防,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变种是1952年Dubois在南非发现的一种荚膜组织胞浆菌的稳定变种,荚膜组织胞浆菌腊肠变种是1985年Week等首先提出的命名。
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在流行地区土壤及空气中都可分离出,动物如马,狗,猫和鼠等皆可感染,凡平均气温在22~29℃,相对湿度为67%~87%的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发病率较高,而欧洲一些地区则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
肺部组织胞浆菌病:由于吸入带菌的尘埃,可以引起急性感染,95%的病例无症状,愈后只留下钙化点,组织胞浆菌素皮肤试验和真菌培养阳性,胸片示肺部散在浸润,肺门淋巴结肿大,最后留下均匀分布的钙化点,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可以呈良性病程,如肺,肝,脾等脏器可有许多钙化点,但无症状,在一定条件下,如免疫力降低,则可变为进行性,播散性或暴发性,进行性或播散性多见于成人,有严重症状和肝脾肿大,暴发型大多见于儿童,特别是婴儿,可迅速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