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 > 病因

嘧啶5′-核苷酸缺乏症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血液科

症状表现:智力减低,溶血性贫血

传播方式:母婴传播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P5′N是一种锌(Zn)依赖的金属酶,受Cr2 ,Zn2 ,Mg2 激活,而Hg2 ,Pb2 等明显抑制其活性,随着红细胞成熟衰老,P5′N含量逐渐减少,P5′N存在由不同基因编码的Ⅰ,Ⅱ两种亚型,除存于红细胞外,Ⅰ型还存在于脑组织。

核糖体RNA在正常网织红细胞内降解为5′-核苷酸,其不易弥散的代谢产物(胞苷,胸苷及尿苷单磷酸盐)由P5′N再磷酸化而形成可弥散的产物透出细胞,P5′N缺乏性网织红细胞内聚集大量胞苷和尿苷复合物,可使总核苷酸池较正常红细胞中扩大5倍以上,由于核糖体在缺陷细胞内不能正常降解,从而大量聚集而形成瑞特染色中嗜碱点彩颗粒,由于缺陷性红细胞内大量消耗磷酸腺苷而非磷酸嘧啶,故P5′N缺乏症以前归类于“高ATP综合征”。

关于P5′N缺乏症溶血机制为:红细胞中P5′N严重缺乏时嘧啶类核苷酸堆积,通过竞争性抑制ATP酶和ATP生成相关酶,用6-磷酸葡萄糖酸竞争性抑制和用NADP非竞争性抑制G-6-PD,此外酸性嘧啶核苷酸的堆积,使红细胞内pH下降,进一步使G-6-PD和6PGD活性降低,影响了戊糖磷酸旁路活性,此二者均干扰ATP产生,从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出现为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相关疾病
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贫血白血病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妊娠合并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