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消化不良,腹部不适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小肠憩室因其开口大,引流好,常无症状,空肠憩室约60%无症状,多在行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轻度消化不良的症状,恶心,饭后上腹部不适,胀满,肠鸣或胀气,但这都不是特异的症状,常在发生并发症以后才诊断出小肠憩室,憩室的并发症有憩室炎,出血,穿孔或梗阻;尤其是空肠憩室,可导致盲襻综合征,引起吸收障碍和巨细胞性贫血。
憩室炎常由异物或结石引起,可有急性发作,但很少能诊断,穿孔较少见,末段回肠憩室穿孔可被误诊为阑尾穿孔,穿孔后可形成局限性脓肿,肠内瘘或弥漫性腹膜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小量慢性出血,反复发作的大出血少见,常需急症手术,但往往误为溃疡病出血,术中探查应注意寻找有无小肠憩室,认真确定出血的来源,合并肠梗阻时则有阵发性腹部绞痛等症状,肠梗阻可由憩室所在的肠襻扭转,套叠所引起,憩室成为套叠的起始部,也可由憩室炎或穿孔后形成的炎性粘连所引起,也常需手术治疗,此外,憩室也有合并气囊肿,恶变的报道。
小肠憩室病还可引起盲襻综合征,而有吸收障碍,出现慢性腹泻,脂肪性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有报道在小肠憩室病中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50%,正常人空腹时,空肠是无菌的,而在空肠憩室病时,可培养出多种细菌,当小肠正常的蠕动受到干扰时,食物停滞,不能向远侧快速持续移动,肠内细菌就会繁殖;憩室内容物的流动性也差,食糜积存,腐败,为细菌增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就可产生慢性腹泻,脂肪泻,吸收障碍,营养不良,贫血等,发生脂肪泻主要与胆盐有关,增殖的细菌几乎可将全部肠内的结合胆盐分解成非结合胆盐,缺乏结合胆盐,脂类不能形成细小的微胶粒状态,而脂肪只有形成微胶粒才能溶于水,才容易被小肠绒毛络住,吸收入上皮细胞,非结合胆盐对脂肪没有这种作用,使脂肪不能被吸收而产生脂肪泻,同时,细菌对脂肪酸作用的产物还可造成病人水泻,发生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一部分慢性腹泻病人,可表现出周围神经症状或合并肌病,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对碳水化物正常代谢也有干扰,对蛋白的吸收也有影响,或者是细菌利用了食物中的蛋白,因此病人可合并低蛋白血症,细菌过度生长还影响了维生素的吸收,尤其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能不是肠黏膜吸收功能受到细菌毒素的抑制,而是维生素B12都被细菌所利用,有的实验研究表明,甚至当维生素B12和内因子结合时,细菌也可以竞争,夺取维生素B12,因此小肠憩室病可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