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老人
就诊科室:外科,肝胆外科,内科,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反复出血,乏力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血象变化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需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3~4h以上,组织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因稀释而下降,从而出现贫血,急性出血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尿素氮,肝功能,电解质,血型,出凝血机制等检查。
3.严重出血尤其伴有心脏病患者,可行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协助判断液体容量及输液速度。
4.内镜检查
是了解消化道出血部位和病因的最重要方法,诊断准确率高达80%~94%,出血24h内行急诊内镜检查,有利于检出急性胃黏膜病变,浅溃疡出血以及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内镜直视下取活组织检查,可做出病理诊断,通过内镜还可进行相应的治疗。
5.X线钡剂造影
包括胃肠钡餐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灌钡造影等,适用于急性出血已停止,或慢性出血,要了解病因,又因各种原因不能行内镜检查时,对黏膜浅表病变易漏诊,对血管畸形难以诊断。
6.放射性核素显像
静脉注射99mTc胶体后作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非创伤性,但须在活动性出血时进行。
7.选择性动脉造影
包括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动脉造影,须在活动性出血,出血速率>0.5ml/min时进行,可明确出血部位,并可确诊血管畸形等病变,在小肠急性大出血为首选检查方法,阳性率40%~86%。
8.手术探查
各种其他方法均不能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而情况紧迫时,可行手术探查,小肠出血内镜进镜困难,而其他方法又不能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时,可在探查术中行小肠镜检查,是确诊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成功率达83%~100%,可明确小肠出血的准确部位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