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内科
症状表现:惊厥,昏迷,肝脏肿大
传播方式:该病不具备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散发,本病编码酸性麦芽糖酶的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23区(17q23)。
(二)发病机制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麦芽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引起。
麦芽糖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麦芽糖酶两种,分解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而游离葡萄糖分子,本病为溶酶体缺乏酸性麦芽糖酶,不能分解糖原而使之沉积在溶酶体中,引起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血细胞结构破坏,溶酶体外的糖原代谢正常。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酮中毒,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巨舌,肌无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5.Ⅳ型 多糖-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肝硬化。
6.Ⅴ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7.Ⅵ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9.Ⅷ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10.Ⅸa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11.Ⅸb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