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小儿综合
症状表现:腹泻,腹痛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暴痢中医治疗方法
1.胃肠道隔离治疗,忌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单方验方:
(1)鲜马齿苋洗净,加入适量大蒜,共捣取汁服,每日2~3次;
(2)地绵草水煎代茶饮;
(3)苦参、黄柏各30已煎水服,1剂/日;
(4)紫皮蒜30g,捣汁兑水少许服用。
3.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内庭、曲池等穴。
4.辨证论治
(1)肠热阴虚证
多见于休息痢中,痢久不愈,便下赤白粘冻,量少难出,腹痛绵绵,心烦口干,形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清肠坚阴止痢。驻车丸加乌梅、石斛、沙参等。
(2)肠道湿热证
多见于暴痢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赤白杂下如脓血,每日数次或数十次,口渴,尿黄,肛门灼热,或伴发热、烦躁,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清肠止痢。芍药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若伴恶心欲吐,脘腹痞闷者,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
(3)肠道寒湿证
多见于暴痢中,腹痛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痞,口粘不渴。舌苔白腻或白腐,脉濡缓。温化寒湿,胃苓汤加减。若兼表证而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者,可用人参败毒散加减;
(4)热毒蕴肠证
多见于暴痢或疫毒痢中,发病急骤,腹痛较剧,便下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鲜血,壮热烦渴,舌绛苔黄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加减。若腹痛拒按,兼挟积滞,脉象沉实者,可用积实导滞丸加减;
(5)脾虚湿热证
多见于休息痢中,下痢时发时止,发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休时饮食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补脾益气、清化湿浊。健脾丸加减
暴痢西医治疗方法
1.慢性菌痢的治疗
(1)治疗原则
需长期、系统治疗。应尽可能地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作为选用药物及衡量疗效的参考。
(2)治疗药物
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充足,疗程须较长且需重复1-3疗程。可供选用药物同急性菌痢,疗程相应延长。
(3)局部灌肠疗法
疗法原理: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一般作保留灌肠。
常用药物:
1)5%大蒜浸液100ml,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2)0.5%~1%新霉素100~200ml,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3)苦参合剂疗效较好,组成有苦参15.0g,蒲黄炭9.0g,白及6.0g,水煎至200ml,每晚睡前一次,14-30d为一疗程;
4)也可以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25mg,或可提高疗效。其他可选用2%磺胺银胶悬液、锡类散悬液等;
(4)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可酌情用镇静、解痉或收敛剂。长期抗生素治疗后肠道紊乱,可给乳酶生或小剂量异丙嗪、复方苯乙呱啶或针刺足三里。也可以0.25%普鲁卡因液100~20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10-14天;
(5)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
肠功能紊乱的治疗和肠道菌群失调,也可在细菌阴转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并应调整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者可给乳糖和Vit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叶酸。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或枯草杆菌溶100-200ml(每ml含活菌3亿)灌肠,每晚1次,疗程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培菲康和丽珠肠乐也可调整肠道菌群,前者成人3-5粒/次,后者2粒/次,皆每天2—3次;
(6)慢性菌痢的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还应追查促使转为慢性的诱因,可能为寄生虫病、胃炎等加杂症,对有关伴发病进行适当的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2.中毒性菌痢的治疗
(1)改善微循环
1)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针对微血管痉挛应用血管扩张剂,采用山莨菪碱,成人剂量为10-20mg/次,儿童每次0.3—0.5mg/kg,间隔10-15min,缓慢静注,直到面色好转,四肢末梢暖,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即可延长给药时间,逐渐停药;如果病情恶化,可重复给药。如果用药10次后病情无好转,应分析原因,考虑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还可以用阿托品,成人1-2mg/次,儿童每次0.03-0.05mg/kg,注射间隔和次数视病情轻重和症状缓急而定,轻症每隔30~60分钟肌注或静脉注射一次;重症每隔10~20分钟静脉注射一次,待面色红润、循环呼吸好转、四肢温暖、血压回升即可停药,一般用3-6次即可奏效。如上述方法治疗后周围循环不见好转,可考虑以多巴胺与阿拉明联合应用。
2)扩充血容量,水电酸碱平衡
对于休克型,必须快速足量扩容,首先输给2∶1液(生理盐水2份,1.4%碳酸氢钠1份),成人500-1000ml,儿童20ml/kg,速度5ml/min以上,继以6%右旋糖酐,成人500ml,儿童10-15ml/kg(一次最多不超过300ml),静脉滴注,待血压升至正常并有尿后调整液体量及速度。若有酸中毒,可给5%碳酸氢钠滴入;脑型的病理基础是脑水肿,要予20%甘露醇,0.5-1.0g/(kg·次)。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应补充失液量及钾、钠离子,但需慎防用量过大速度过快而引起肺水肿、脑水肿。
3)抗凝治疗
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疗法,剂量及疗程同感染性休克。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氢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静脉滴注,可减轻中毒症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减轻脑水肿、保护细胞和改善代谢,成人200-500mg/日,一般用药3-5天。
5)强心治疗
有左心衰和肺水肿者,应给予西地兰等治疗。
(2)抗菌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同急性菌痢。采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与氨苄西林静脉注射,剂量、用法同急性菌痢,中毒症状好转后,按一般急性菌痢治疗或改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或诺氟沙星口服,总疗程7-10天。氟喹诺酮类静脉针剂和头孢哌酮也可使用。
(3)高热和惊厥的治疗
高热易引起惊厥而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用安乃近及物理降温,无效或伴躁动不安、反复惊厥或惊跳者,可给予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与异丙嗪各1-2mg/kg肌注,必要时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延长至2-6小时注射一次,一般5-7次即可撤除,尽快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冬眠灵具有安定中枢神经系统和降温的作用,可降低组织耗氧量,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从而改善微循环和增进脏器的血流灌注。还可给地西泮(安定)、水合氯醛或巴比妥钠。
(4)呼吸衰竭的治疗
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脱水疗法,可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严格控制入液量。必要时给予山梗菜碱、尼可刹米等肌注或静注。重危病例应给予呼吸监护,气管插管或应用人工呼吸器。
3.急性菌痢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原则是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病人应予胃肠道隔离,饮食一般以流体或半流体为宜,忌食多油或刺激性的食物。
恢复期中可按具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则可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注射量视失水程度而定,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忌用显著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延长病程和排菌时间。这类药物虽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肠壁分泌。不宜长期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特别对伴高热、毒血症或粘液脓血便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婴幼儿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作用和影响肠道动力的药物有阿托品、颠茄合剂、度冷丁、可待因、吗啡、樟脑酊、苯乙哌啶和盐酸氯苯哌酰胺等。
(2)抗菌治疗
1)氟喹酮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DNA促旋酶,具杀菌作用,无毒副作用,已成为成人菌痢的首选药。由于该类药可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学龄前儿童忌用。成人用法如下:
吡哌酸每日2g,分3次口服,疗程5-7天。
诺氟沙星每日600~800mg,分2~3次口服,疗程5-7天。
依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每日皆为600mg,分2次口服,疗程3-5天。
阿米卡星0.2-0.4g,2/d,肌肉注射。
2)磺胺类药
磺胺药对痢疾杆菌有抗菌活性,如与甲氧苄氨嘧啶(TMP)合用,则有协同效果。
用法用量: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片剂,每天2次,每次2片,儿童酌减,疗程一周。有严重肝病、肾病、磺胺过敏及白细胞减少症者忌用。
3)抗生素
由于氯霉素、四环素族等抗痢疾杆菌活性差,耐药菌株日趋增多,因而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某些大城市中,不宜以氯霉素或四环素族作为急性菌痢首选药物,但在农村地区仍可使用。
痢特灵对本病仍有效,但呕吐等副作用较大,部分人不能口服者,可改用庆大霉素或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尽量口服给药;庆大霉素的剂量为160~240mg/d,分2次肌注,小儿每日3~5mg/kg,分2次肌注;卡那霉素的剂量为1~1.5g/d,小儿为每日20~30mg/kg,分2次给药;氨苄西林的剂量为2~6g/d,小儿为每日50~100mg/kg,分4次给药。疗程均为5~7天。必要时,可加用TMP0.1g,每日2次,以增加疗效。
4)其他药物
小檗碱0.5g,2/d,儿童10-12mg/(kg·d),口服,与氟喹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后者的疗效。病情严重者及多重耐药菌可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疗程一般为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