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眼科
症状表现:眼痛,视物变形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根据病因和相关疾病,后葡萄膜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感染性,另一类为非感染性,前者又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和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后者则又可分为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后葡萄膜炎,单纯后葡萄膜炎和伪装综合征3类。
在感染性后葡萄膜炎中,20世纪初曾作为主要病因的结核和梅毒目前已不多见,但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数增多,结核作为一种机会感染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机会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所引起的视网膜炎也日益增多,随着免疫抑制药在一些特定人群中的应用,真菌性眼内炎也时有发生,我国眼弓形虫病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生率非常低,尽管在我国文献中时常有眼弓形虫病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均是基于血清学检查,并未进行眼内液抗弓形虫抗体测定,因此,其诊断有很大的疑问。
在非感染性后(全)葡萄膜炎中,Behcet病性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有人对1214例葡萄膜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二者分别占患者总数的18%和16.1%,其他类型诸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交感性眼炎,Fuchs综合征(虽然其主要引起眼前段炎症,有时也可引起后葡萄膜炎),匐行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Eales病,视网膜下纤维化和葡萄膜炎综合征等也时有发生。
(二)发病机制
与前葡萄膜炎一样,后葡萄膜炎可以是肉芽肿性炎症,也可是非肉芽肿性炎症;可以表现为急性炎症,也可以表现为慢性炎症,感染因素或疑似感染因素所致者,多为急性后葡萄膜炎,在获得性免疫缺陷(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易发生急性后葡萄膜炎;非感染因素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多呈慢性炎症,低毒力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后葡萄膜炎(眼内炎)也可表现为慢性炎症,感染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在感染早期未给予足够的特异性抗感染治疗也可导致慢性炎症;一些病原体所致的急性后葡萄膜炎,在疾病过程中可能诱导出自身免疫反应,后者则可导致后期的慢性炎症,后葡萄膜炎的发生与免疫学机制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