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眼科
症状表现:视野缺损,视力障碍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1.黄斑裂孔形态 裂孔直径一般小于0.5PD,最小的如针尖,使用OCT检查或在手术显微镜下证实其存在,裂孔按性质分为萎缩孔和撕裂孔,萎缩孔常发生在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或在黄斑囊样变性基础上,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常无孔盖膜,撕裂孔为外伤或玻璃体后脱离牵拉的结果,裂孔形状不规则,早期可呈裂隙状,新月形或马蹄形,完全撕下时呈不规则的圆或椭圆形,有时孔的前方有一盖膜黏附于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上,由于膜的收缩,盖膜较裂孔为小,但因混浊,反而易见,它与黄斑囊样变性内层被撕下形成的内板层膜的区别在于后者为透明膜,因皱缩而形成小的漂浮物,很难发现,只在显微镜下方可看到(图1)。
2.视网膜脱离的范围 黄斑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早期局限于后极部,随着病程的延长,脱离向下方和颞侧发展,以至全脱离,有3.2%~11.5%的病例脱离长时间地局限在黄斑附近,并不扩展至周边部,脱离的范围与病程长短,裂孔大小,玻璃体液化的程度及是否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等多种因素有关,此外,玻璃体液化及牵拉是促进视网膜脱离扩展的重要因素,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增生性改变一般以后极部为主,发生在视盘,黄斑周围,形成星状固定皱褶,较少发展到远周边部。
3.玻璃体改变 非外伤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大部分并发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后脱离,有时可见裂孔盖片附着其上,不完全的后脱离常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由周边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继发黄斑裂孔者,黄斑裂孔系由黄斑囊样变性演变而成,可称为继发性黄斑裂孔以与原发性黄斑裂孔相区别,因在手术治疗上两者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