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
症状表现:低热,皮下组织水肿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免疫科 内科 中医学 中医免疫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需终身治疗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麝香壮骨膏 三蛇药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80000元)
(一)治疗
1.西医治疗 由于本病发作时间很短,1~3天内能自行缓解,因此对其治疗的疗效判断较为困难。抗炎药对本病没有明显效果,长期应用亦不能有效地预防发作。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金制剂: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药物,约1/2的病人对注射金制剂有反应。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常用的金制剂有两种:硫代苹果酸金钠和硫代葡萄糖金,均含50%金元素,前者为水剂,后者为油混悬液。给药方案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剂量较小,每周20mg,肌注,一般用至总量1.0g停药。为了减少副作用,在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每周10mg或增加每次给药间隔时间。但停药后几年内又可复发,有时在减量维持阶段亦可复发。此时宜重新加大剂量。副作用:肌注局部有明显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口腔炎、皮炎、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及造血系统损害。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发作频繁,程度严重、金制剂治疗有禁忌的病人可选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3)青霉胺: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和预防本病向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剂量20mg/d,应用1年,副作用有发热、头痛、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等。有肾脏病变者忌用。用前应作青霉素过敏试验。
(4)秋水仙碱:该药有减低白细胞活性和吞噬作用,以及消炎止痛的效果。间歇用药可预防发作,据报道有一定的疗效。
2.中医治疗 可按“风痹”论治,以祛风凉血、舒筋活络止痛药物组方治疗有效。
(二)预后
约10%的病例症状自行消退;多数病人可反复发作,但不会发生持续性滑膜炎或关节损害;30%~40%病例,发展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人在复发期常类风湿因子阳性,原本阴性者在进展期亦可转为阳性。在发生慢性滑膜炎前的复发期常可见典型的类风湿结节持续存在。一旦发作性风湿症,进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发作次数更频繁,但严重程度反而减轻,同时受累的关节增多,晨僵更明显。由发作性风湿症,进展转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时间以5~20年不等。本病一般不会演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结缔组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