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 > 病因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症状表现:维生素E缺乏,小脑性共济失调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维生素E缺乏神经病病因

吸收障碍(30%):

吸收不良,脂肪代谢障碍,进入肝循环受抑,α-生育酚运转蛋白(α-TTP)变异,β-脂蛋白缺乏等任何代谢阶段紊乱都可引起维生素E缺乏。

疾病因素(25%):

下列患者易发生维生素E缺乏:低脂蛋白血症,肝脏胰腺病变,胆囊纤维化与原发性胆道闭塞,α-TTP缺陷,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其他原因所致胆汁淤积症等,妊娠时血浆维生素E水平升高,但未成熟儿因脂肪组织少,维生素E储存不足和维生素经胎盘运转障碍,维生素E水平较低。

遗传因素(45%):

多数严重维生素E缺乏的患者,有自幼严重的吸收不良和少见的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维生素E缺乏,是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α-TTP基因突变造成α-TTP缺陷,阻碍维生素E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结合所致。

发病机制

维生素E在小肠与乳糜颗粒同时吸收,通过门脉进入肝脏,在肝脏再生的维生素E在α-生育酚运转蛋白(α-TTP)的作用下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维生素E主要储存于脂肪,肝脏和肌肉中,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和抗血小板作用等机制发挥生理作用,维生素E通过防止自由基氧化,从而保护细胞膜以免损伤,通过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等作用预防动脉硬化。

维生素E缺乏导致轴突膜损伤,进而造成周围神经,脊神经节,后根和脊髓后柱的轴突变性,从表面看,维生素E缺乏所致脊髓的病理改变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亚急性联合变性相似,但实际上维生素B12缺乏的损伤是因后柱和侧索海绵状髓鞘脱失所致,而维生素E缺乏则引起脊髓后柱,脊神经节后根和克拉克柱的轴突肿胀,营养不良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Harding等1982报道两个成人因脂肪吸收不良20年以上,发生进行性神经病变,主要表现脊髓小脑束变性及周围神经病,并且用维生素E治疗有效,Rosenblum等报道6例患慢性胆管淤滞性肝病的儿童,他们血清维生素E均降低,其中2例做了神经病理检查发现脊髓后索中轴突营养不良(axonal dystrophia),即轴突终端或终端前部变粗呈梭形胀大,镀银染色显示更清楚,此外,髓鞘脱失及周围神经中大而有髓纤维消失,Saito等(1982)描述1例死于家族性肝内胆汁淤滞女孩神经肌肉疾患的神经病理,发现感觉节细胞的中枢及周围支轴突远端均有损害,脑干内的感觉核及动眼核,基底核,克拉克柱,后角及脊神经根节中的神经细胞脱失等现象,多数研究认为人或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感觉神经细胞的中枢及周围支纤维出现逆死现象(dying back),且中枢支纤维变性较周围支纤维严重,食物中的维生素E在小肠中段以微胶粒的形式吸收,它的吸收与膳食脂肪的吸收相似,必须溶解于胆汁中才能达到肠吸收细胞的表面,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肠黏膜细胞,正常情况下生育酚的吸收率为20%~25%,中链三酰甘油可促进维生素E吸收,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则抑制其吸收,血中的维生素E可和各种脂蛋白结合后转运,部分也通过红细胞转运,维生素E存在于脂肪细胞的脂肪滴,所有细胞的细胞膜和血循环的脂蛋白中,主要储存于脂肪组织,肌肉和肝脏,维生素E主要从粪便排出,少量经尿排出。

维生素E的主要生理功能为抗氧化作用,它保护细胞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细胞骨架及其他蛋白质的巯基和细胞内的核酸免受自由基的攻击,维生素E缺乏使细胞内的抗氧化机制发生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损伤,这一功能与维生素E抗动脉硬化(使动脉壁脂类过氧化物减少),抗癌症(破坏亚硝基离子,阻断亚硝胺生成),改善免疫功能保护眼睛视觉(减少视网膜脂类过氧化物累积和晶状体循环)和延缓衰老过程(使脂褐质含量减少)有关,其次维生素E通过促进细胞核RNA更新蛋白质合成,从而促进某些酶蛋白合成,实验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出现氧化磷酸化障碍,氧的利用率降低,维生素E可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保护红细胞完整性,缺乏时引起溶血性贫血;还能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E缺乏时,不能生成精子,受精卵不能植入子宫等。

相关疾病
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脑萎缩脑膜炎帕金森中风面瘫脑瘫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