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感染科
症状表现:痴呆,抽搐,红晕,低热,猝死,耳鸣,恶心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猪囊尾蚴俗称囊虫,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当其幼虫寄生人体时,人便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使人患囊尾蚴病。
不良生活习惯(45%)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人、猪共用水源或厕所管理不到位等导致水源污染,若患者喝了被虫卵污染的水而感染,或者有些民族有生吃猪肉的习惯,食入带有虫卵的猪肉也会导致该病。
猪带绦虫感染(30%)
因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发生的感染。若因患者恶心、呕吐引起肠管逆蠕动,使肠内容物中的孕节返入胃或十二指肠中,绦虫卵经消化孵出六钩蚴而造成的感染,称自身体内感染。自身体内感染往往最为严重。
发病机制
从光镜,电镜研究结果,证明脑囊尾蚴可分为活动期,蜕变死亡期,钙化期三个明显阶段,蜕变死亡期囊尾蚴纤毛,头节,虫体崩解,并释放异体蛋白,后者引起脑水肿,炎症反应,胶质纤维增生,脑组织软化,甚至形成脑内小脓肿,过去认为脑囊尾蚴的囊液内异体蛋白抗原数量微小,脑组织反应较轻,对人体毒性不大,近来国内研究表明其囊液内异体蛋白抗原可达相当高的水平,脑组织对其崩解后释放的异体蛋白可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石灰小体是囊尾蚴崩解后形成脓肿的重要依据,只要发现石灰小体即可做出脑囊尾蚴病的诊断。
显微镜检查在活囊尾蚴周围可见少量神经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死囊尾蚴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继之发生异物反应和纤维化。
国内报告本病流行区内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尸检发现,约1/3的病例并发脑囊尾蚴病,而其他病例尸检仅见0.014%~0.46%,两者差异显著,说明脑囊尾蚴病患者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易感,病死率增高。
囊尾蚴寄生于皮下,肌肉则产生皮下囊尾蚴结节;寄生于眼常在视网膜、玻璃体、眼前房、眼肌、眼结膜下等,引起病变及功能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