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表现:腓肠肌痉挛性疼痛,创伤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己酮可可碱缓释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一)治疗
单纯性小腿动脉损伤在治疗上较易处理,而伴有骨关节损伤及肌间隔症候群的复杂性动脉损伤,不仅治疗复杂,且疗效常不理想,因之在处理时应有充分准备,以争取最佳疗效。在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动脉损伤后立即施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腿动脉损伤较之大腿损伤在处理上更为复杂,尤其是延误诊治引起并发症后,则往往本末倒置、主次难分,因此,务必抢在并发症(尤其是肌间隔症候群)出现之前明确诊断,立即施重建术。
2.可疑动脉损伤: 难以确诊者应及早行探查术,在积极准备手术的同时,做好术中动脉造影的准备;一般在手术台上通过股动脉穿刺推注血管造影剂10~20ml即可显示小腿动脉受损情况,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3.复合性尤其是毁灭性小腿损伤应全面考虑,包括截肢 对恶性交通事故或工矿塌方等所引起的小腿损伤往往呈现毁灭性伤情,整个小腿可能被辗呈扁平状。在此情况下血管损伤已处于次要地位,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肢体有无存活可能来决定伤肢的去留。由于当代假肢技术的进步,一个良好的义肢比一条伤痕累累且需长期医疗的残肢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4.处理血管损伤的同时应防治小腿肌间隔症候群,二者在发病机制及病理解剖上截然不同,但如果二者并发,则可能互为因果而加剧病情。为此,在处理血管损伤同时,应兼顾及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的处理,包括骨折的复位固定,对高压肌间隔的切开、引流,皮肤及皮下的减张切开等均应全面考虑,力争在发生不可逆转病理改变以前,尤其是神经及肌肉组织,以求防患于未然。
5.晚期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处理: 一般先行动脉造影,而后依据造影结果对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进行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凡影响肢体远端血供的病变均应将其切除,并重建动脉的正常解剖状态与生理功能。当前对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处理技术均较成熟,包括自体静脉移植和人造血管的应用,可酌情选择相应术式。
(二)预后
视小腿动脉通畅及小腿其他组织的损伤情况其预后差别甚大,胫腓动脉干或有2支动脉受阻者,小腿以远肢体坏死率可达15%~20%以上;3根小腿动脉均受阻时可高达50%。因此,对小腿动脉损伤应像动脉受累一样重视,力争在伤后6h以内重建动脉血供功能。超过6~8h,软组织将残留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