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女性
就诊科室:妇产科,妇科
症状表现:绝经,月经周期改变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神经内分泌的有关研究表明: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已有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血中5-HT明显降低有关,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下丘脑的5-HT水平在卵巢切除后明显降低,用雌激素后可发生明显逆转,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功能紊乱症状,可能与随年龄的增长5-HT下降有关,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中β内啡肽(β-EP)及其抗体明显低于生殖期妇女,而β-EP抗体的下降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有报道11对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性格开朗,神经类型稳定,从事体力劳动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者较少或症状较轻,而且症状消失较快,性格孤僻,神经类型不稳定,有精神压抑或精神上受过较强刺激,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优越的妇女症状较重,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发病机制
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继之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1.雌激素: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性腺激素(FSH)敏感性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绝经过渡期早期的特征是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甚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系因FS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过多分泌所致,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妇女体内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肾,脑等组织也可促进转化,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高于雌二醇。
2.孕酮:在绝经过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因此仍有孕酮分泌,但因为卵泡发育时间长,黄体功能不全,孕酮量减少,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孕酮,极少量孕酮可能来自肾上腺。
3.雄激素: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是睾酮和雄烯二酮,绝经前,血液中50%的雄烯二酮和25%的睾酮来自卵巢;绝经后雄烯二酮产生量约为绝经前的一半,其中85%来自肾上腺,15%来自卵巢间质细胞,绝经后卵巢主要产生睾酮,而且量较绝经前增多,系因卵巢间质细胞受到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致。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的显著降低,使循环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显著上升;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使游离雄激素增高,因而绝经后有些女性出现轻度多毛。
4.促性腺激素:绝经过渡期仍有排卵的妇女,其FSH在多数周期中升高,而LH还在正常范围,但FSH/LH仍小于1,绝经后,FSH,LH明显升高,FSH升高更为显著,FSH/LH>1,在自然绝经1年内,FSH能上升13倍,而LH仅上升3倍,绝经2~3年内,FSH/LH达最高水平,以后随年龄增长渐下降。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围绝经期GnRH的分泌增加,并与LH相平行。
6.抑制素:绝经后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SH作用,并抑制Gn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SH水平呈负相关,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SH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