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 病因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传染科

症状表现:腹泻,盗汗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一)发病原因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因多存在于病灶处的细胞内而得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长约1~2μm,呈球形,22~42℃均能生长,2~3周形成小而光滑,扁平的菌落,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

(二)发病机制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相关疾病
冻伤冻疮手足癣体癣花斑癣鱼鳞病皮肤过敏玫瑰糠疹痤疮扁平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