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治疗
快速搜索
首页 > 神经科 > 神经内科 >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 > 治疗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治疗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内科,神经内科

症状表现:疲劳,摇摆步态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30%

常用药品:硫唑嘌呤片 溴吡斯的明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 —— 20000元)

1.治疗原发病

兰伯特-伊顿综合征诊断即意味潜在肿瘤,尤其小细胞肺癌,一旦发现原发性肿瘤应进行病因治疗如手术、深部放疗及化疗等,缓解肿瘤症状,并可能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手术切除肺癌即使对原发病无补,但常可改善肌无力症状。若无合并肿瘤证据应随访3 年以上,定期复查,给予泼尼松80mg 隔天口服,硫唑嘌呤2~3mg/(kg·d)口服,症状好转或缓解后泼尼松应减量。因肿瘤可能很小,甚至尸检也不能发现。有的作者在非肿瘤病人经反复血浆交换疗法、泼尼松与硫唑嘌呤联合应用,取得很好疗效,但血浆交换疗效是暂时的。

2.药物治疗

(1)3,4-二氨基吡啶(3,4-diaminopyridine):可增加NMJ 突触前膜Ach释放,剂量10~20mg/d,分4~5 次口服。可与嗅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合用,副作用小,相对无毒性。有时服药后1h 出现口周感觉异常,偶有癫痫发作及精神错乱等副作用。

(2)盐酸胍酶(guanidine hydrochloride):增强肌力较新斯的明及嗅吡斯的明(吡啶斯的明)有效,剂量10~30mg/(kg·d),分4 次口服。有骨髓抑制、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胃肠道障碍、心房颤动及低血压等严重副作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尽早减量,监测血常规、肌酐和尿素氮等。已被3,4-二氨基吡啶取代。

(3)Streib 和Rothner 用泼尼松治疗本病可使患者病情长期改善,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也可有效。泼尼松25~60mg/d 可与硫唑嘌呤2.3~2.9mg/(kg·d)隔天交替使用,辅以免疫球蛋白静脉疗法,起效需数月至1 年,肌力可完全或部分恢复。

(4)抗胆碱酯酶药嗅吡斯的明(溴化吡啶斯的明)及新斯的明等对本病无效,细胞毒性药物应慎用。经胃肠道外给镁可阻滞Ach 释放,加重肌无力,应慎用影响NMJ 传导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钙通道阻滞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普鲁卡因胺、奎尼丁,β-肾上腺能阻滞药和锂等;右旋箭毒碱(d-tubocurarine)、琥珀酰胆碱(suxamethonium)、氯化物、戈拉碘铵(叁碘季铵酚)及肌松剂对本病均有不良作用,使肌无力加重,甚至死亡。

预后:

缓解肿瘤症状可改善神经系统症状。手术切除肺癌即使对原发病无补,也可改善肌无力症状。若无合并肿瘤证据,应定期复查,随访3 年以上。肌无力常出现于发现恶性肿瘤前数月至数年,患者常因肿瘤本身在数月至数年内死亡。

相关疾病
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脑萎缩脑膜炎帕金森中风面瘫脑瘫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