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内脏利什曼病症状
快速搜索
首页 > 传染科 > 内脏利什曼病 > 症状

内脏利什曼病症状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感染科,传染科

症状表现:腹痛,,关节疼痛

传播方式:蚊虫叮咬

常见症状

腹痛 关节疼痛 疲乏 斑丘疹 鼻出血 无力 腹泻 食欲缺乏 皮肤逐渐呈暗黑色 腹胀

1.潜伏期

本病的潜伏期为3~3.5月,有的可达5.5个月或更长。

2.临床症状与体征

本病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典型者呈双峰热型,也可呈弛张热型或稽留热型,常伴有出汗,疲乏,全身不适及无力,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及肝,脾肿大,后者尤为明显,有时皮肤可出现斑丘疹,红斑或色素减退斑,刮片可找到无鞭毛体,皮疹也可在治疗后出现,后者则称为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KADL,post kala-azar dermal leishmaniasis),末梢血液白细胞明显减少,继之出现贫血,鼻出血,齿龈出血或皮肤瘀点,感染较重的患者面部,四肢等处皮肤逐渐呈暗黑色,因而本病也被称为黑热病。

3.临床类型

李宗恩及钟惠澜(1935)将本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结核型:缓慢发病,午后发热,盗汗,咳嗽,食欲缺乏,常被误诊为肺结核。

(2)伤寒型:约有1/3的病例先有发热,头痛等症状,继之体温上升至39~40℃,持续不退,并有便秘和腹胀,脾肿大及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减少,很类似伤寒病。

(3)波浪热型:有时患者热型呈波浪状,出汗多,脾肿大及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减少,类似布氏杆菌病,但无关节疼痛。

(4)疟疾型:发冷,发热及出汗,类似疟疾之发作,可每日或间日发作一次,一般只连续2~3天,但也可持续数周。

(5)双峰热型:约1/3的早期病例呈双峰热型,即24h内体温有两次升降,一次在清晨,另一次在午后或夜间。

(6)呼吸道感染型:不少病例的初期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其中有些病例可类似流感。

(7)胃肠型:常见于儿童,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轻度腹泻,便秘,腹痛等。

相关疾病
H7N9型禽流感埃博拉病毒黑热病血吸虫病霍乱鼠疫麻风病疟疾猩红热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