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
症状表现:舌口及咽部烧灼感,吞咽障碍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疾病病因:
误咽沸水或化学腐蚀剂可引起口腔粘膜和咽部粘膜的损伤,重者还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烫伤多见于年幼儿童。腐蚀剂常见者为强酸、强碱、来苏、石炭酸等。咽入腐蚀剂如进入食管,则同时出现食管灼伤。
咽喉灼伤可分热灼伤和化学灼伤二类。咽部烫伤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多为对小儿照顾不周,误饮沸水或进食烫热的食物而致。成人多见于火焰、高热蒸气或其他高温液体致伤。故常伴有头、面、颈部的严重灼伤。化学灼伤多因误服苛性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氨水等物质引起,同时常有口腔及食管的灼伤。粘膜接触碱性腐蚀剂后,使脂肪皂化,蛋白质溶解,引起组织液化坏死,病变穿透性强,易向深层发展。粘膜接触酸性腐蚀剂后,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水分吸收、蛋白质凝固,局部组织呈凝固性坏死改变,穿透力稍弱,高浓度者也可引起严重损伤。
病理生理:
误咽沸水或化学腐蚀剂可引起口腔粘膜和咽部粘膜的损伤,重者还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烫伤多见于年幼儿童。腐蚀剂常见者为强酸、强碱、来苏、石炭酸等。咽入腐蚀剂如进入食管,则同时出现食管灼伤。
病理改变:
咽喉组织损伤的程度,视致伤物的温度(热灼度)和腐蚀剂的性质、尝试、进入的容量以及停留的时间而定。致伤物在咽喉生理狭窄区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在舌腭弓、悬雍垂、会厌舌面、杓状软骨及其皱襞、咽食管交界处的损害多较严重。咽喉灼伤按其损伤程度轻重分为三度:一度灼伤较多见,表现为咽粘膜弥漫性充血,然后出现水肿,发生于喉部者多较严重,创面愈合后无疤痕形成。二度灼伤病变累及粘膜层及肌层,粘膜水肿更为显著,粘膜表面覆有坏死性假膜或痂皮,因其致病原因不同可为白色、黄色或灰色等。三度灼伤最为严重,常见于化学性灼伤(如氨水、苛性钠)。苛性钠灼伤可致粘膜深度坏死,炎症持久,坏死性假膜需经3~4周才消失。轻者可恢复,但重度灼伤,继脱痂和坏死组织形成之后,后遗瘢痕性结缔组织增生,致并发各种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