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老人
就诊科室:内科,精神科,神经内科
症状表现:入睡困难,反应迟钝,烦躁不安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科 中医学 中医内科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1-3个月治愈率:50%常用药品: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8000元)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去除干扰因素,进行睡眠锻炼,停用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内科和精神神经科疾患(如心衰,肺气肿,内分泌疾病,抑郁症,夜间肌痉挛等)以及睡眠障碍性疾病,肌松剂(如妙纳,异舒睡,左旋多巴等)对缓解夜间肌痉挛有效。
2.失眠的治疗
(1)药物治疗:约60%的失眠患者需要长期或偶尔服用安眠药物,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苯二氮卓类:目前应用最多的安眠药物(约占70%),此类药物又分短效,中效和长效3种制剂,其代表分别为三唑仑(半衰期3.5h),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和阿普唑伦,地西泮(安定)和硝西泮(硝基安定),短效制剂易成瘾,撤药易反跳(与用药剂量及时间无关),只宜短期应用于入睡困难者;长效制剂抑制呼吸较强,白天残留作用(疲乏,昏睡,共济失调,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较明显;故应用中效制剂更安全,一般来说,入睡困难者适用短效制剂,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者适用长效安眠药。
②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适用于抑郁症伴失眠者。
③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鲁米那)等,目前少用作安眠药。
④抗精神病药及其他:如氯丙嗪,甲丙氨酯(眠尔通)适用于伴精神症状者。
⑤促睡物质慢波睡眠肽(DSIP),睡眠因子,前列腺素D2等有关睡眠物质:正在研究之中,安眠药物的使用应遵循短期,间断,小量开始,逐渐撤药(每5天减原量的25%)的原则,长期用药者在停用安眠药后可继续接受卡马西平,普萘洛尔,抗抑郁药物治疗,以防戒断反应。
(2)非药物治疗:治疗失眠最重要的是消除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如消除心理紧张,改变睡眠环境,避免睡前服用影响睡眠的食物或药物,保持睡眠觉醒规律,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类型失眠者,尤其是慢性心理-生理性失眠者,具体方法有:
①刺激控制训练:这是一套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觉醒模式的程序,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床及卧室只用于睡眠而不在床上阅读,看电视或工作;若上床15~20min不能入睡,则应起床,白天不打瞌睡,清晨准时起床。
②睡眠约束:教导失眠者减少在床非睡时间,当睡眠效率超过90%时允许增加15~20min卧床时间,低于80%时应减少15~20min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90%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
③放松训练:通过放松来减少精神和躯体的紧张而治疗失眠,放松方法有肌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沉思,气功,太极拳等。
④矛盾意向训练:说服失眠者从事他们最害怕的睡眠行为即不睡,如果失眠者试着不睡焦虑就会减轻,入睡自然容易。
⑤光疗:一定强度的光(7000~12001µx)和适当时间的光照可以改变睡眠-觉醒节律,对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如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特别有效。
⑥时间疗法:适合于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患者,嘱患者每天将睡眠时间提前3h,直至睡眠-觉醒周期符合一般社会习惯。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包括减轻体重,戒酒,睡前禁用催眠药,不用雄激素。
(2)药物治疗:对CSA和MSA有一定效果,具体药物有黄体酮,乙酰唑胺,甲羟孕酮(甲孕酮),氨茶碱,止鼾灵,纳洛酮等,其作用机制为刺激呼吸中枢,增加换气量。
(3)医疗装置:包括:
①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鼻扩张器对鼻病和鼻前庭塌陷者可改善通气,减轻经口呼吸引起的口腔干燥症;但对口咽部阻塞疗效差。
②膈肌起搏:刺激膈肌收缩,产生呼吸运动,但对OSA疗效差。
③舌位置保持器和咽托:主要防止舌后坠和软腭松弛塌陷。
(4)手术治疗:适用于OSA非手术疗效差时,方法有:
①腭咽腭垂成形术:防止上咽部狭窄,改善通气。
②舌骨悬吊和下颌骨成形术:适用于下颌畸形及下咽部阻塞。
③气管造口术:治疗严重OSA,抢救生命;经此术后卒中发生率明显减少,疗效显著。
④激光手术:此操作简单,时间短,愈合快,并发症少。
(二)预后
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诱发或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未行治疗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5年病死率为11%~13%,呼吸暂停指数>20者病死率达37%,较<20者(病死率4%)显著升高;有效地治疗后病死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