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儿童
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大肠黑变,腹泻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发病原因:
由EI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IEC是1967年从“痢疾”病人大便中分离获得的一组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EIEC与志贺菌有类似的生化特性,无动力,对乳糖不发酵或发酵缓慢,有共同抗原,均为侵袭性致病菌,也称痢疾样大肠埃希杆菌,可侵入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炎性反应,要注意对两者进行鉴别,鉴别培养基有枸橼酸盐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常见之O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EIEC不产生肠毒素,主要侵犯结肠,形成肠壁溃疡,致病毒力强,只要10~100个细菌即可发病,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因接触传播,形成散发病例,成人,儿童均可发病。
发病机制:
EIEC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菌死亡后释放出内毒素,破坏细胞形成炎症和溃疡,引起腹泻,临床较少见,主要侵犯较年长儿童和成人,临床表现类似菌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