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腰疝病因
快速搜索
首页 > 外科 > 肛肠外科 > 腰疝 > 病因

腰疝病因

易感人群:无特定人群

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

症状表现:肠鸣,腰部缓慢增大的软肿块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解剖因素(30%):  

   腰部三角区缺乏肌肉的保护是引发腰疝的先天性因素,约占腰疝的19%。腰部三角是腹壁的薄弱区,它由下腰三角间隙和上腰三角间隙构成。当发生创伤,或行腰部手术后愈合不良,或疾病造成肌肉退行性变时,其肌肉和筋膜的保护作用则进一步降低,使原本存在的解剖薄弱区发生重大缺陷,在腹腔内压增加时即使腹腔内脏由此两间隙脱出形成腰疝。  

   创伤(30%):  

   在后天性致病因素中,约有26%为创伤性和手术源性造成,因为腰部的创伤或局部切口(如肾切除后)愈合不良造成腰三角区的更加薄弱。因上腰三角较为恒定且间隙较大,故上腰三角腰疝较多见,腰疝的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和结肠。  

   腹内压增高(30%):  

   占腰疝病例的55%,其中主要是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不畅等各种原因使腹腔内压增高,诱发本病。腰部肌肉萎缩 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引起的腰部肌肉萎缩,或肥胖性肌肉萎缩,使肌肉和筋膜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腰三角区更加薄弱。  

   发病机制  

   下腰三角(Petit氏三角):位于腰部下方,下界为髂嵴,外界为腹外斜肌后缘,内界为背阔肌的前缘,三角的底面为腹内斜肌,表面有浅筋膜,此三角因缺少足够的肌肉层次,而成为腹后壁的一个薄弱区之一。  

   上腰三角(Grynfeltt-Lesgaft氏三角):位于第12肋与竖脊肌的夹角内,在下腰三角的上前方,内界是坚脊肌外缘,上界为三角的底边,由第12肋和下后锯肌的下缘组成,外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三角的底面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其前方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跨过,顶为背阔肌,此三角的最大弱点是在第12肋的下方,该处只有腹横筋膜而没有背阔肌的覆盖。  

相关疾病
痔疮大便失禁混合痔肛周脓肿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小肠炎结肠脂肪瘤结肠瘘会阴下降综合征肛窦炎及肛乳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