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感人群:老人
就诊科室:内科,心内科
症状表现:蛛网膜增厚
传播方式:无传染性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主要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表现可有以下的表现:
1.典型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异形P′波:P′波形状和窦性P波不同(图1).P′波通常不是逆行性的,但若起源于心房下部,其P′波可为逆行性.
(2)P′-R间期均大于0.12s.
(3)QRS波群的形态、时限和基本窦性心律相同.
(4)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图1,2).
2.对房性期前收缩典型心电图特点的描述
(1)P′波: 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提前出现,可重叠在前一窦性心搏的T波之后、T波上,可使T波发生钝挫、切迹或波幅增高、降低等各种变形.如果提前更早,P′波可重叠在ST段上,或R波降支至S波这一区域内.而ST段、T波、R波降支至S波区域均为心房易颤期,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P′波可呈高尖、扁平、双向或倒置.在同一个导联上P′波形态可有2种或3种以上,称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2)P′-R间期: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均大于0.12s.其长度取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提前程度和房室交接区的传导功能.发生在收缩晚期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发生于T波高峰至T波末尾.由于房室交接区和心室处于相对不应期,故易发生P′-R间期干扰性延长,常超过0.20s,并常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在舒张早期,P′波发生于T波末尾至u波末尾.此外,亦偶尔可出现P′-R间期延长和(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通常在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舒张早期、舒张中期的房性期前收缩,其P′-R间期为0.12~0.20s.收缩中期的房性期前收缩,即发生于J点至T波高峰间的房性期前收缩,由于房室交接区处于绝对不应期故不能下传.但少数房性期前收缩如落在第一超常期即ST段的中段中而意外地下传,则称超常期传导;如不落在ST段的中段,而位于收缩中期的其他部位时间内下传亦系超常期传导,即空隙现象.如果房性期前收缩发生更早,由于房室交接区正处于绝对不应期,所以P′波后由于阻滞而不产生QRS波,这即为未下传(或被阻滞)的房性期前收缩.
(3)QRS-T波:通常是正常的,在下列情况下,房性期前收缩后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①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②伴有预激综合征;③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图3).
(4)代偿间歇:通常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还可出现下列三种表现:①少数情况下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此因房性期前收缩出现晚,P′波落在窦性周期的前20%.此时窦房结冲动已开始发放,两者在窦房连接处发生干扰,但下一次窦性冲动仍按时发出,故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呈插入性,即在两个窦性心搏之间插入一个房性期前收缩,没有代偿间歇(P-P′+P′-P=P-P);③房性期前收缩发生过早,P′波落在窦性周期开始的15%~17%,可传入窦房结引起窦性回波,其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后有一个提前出现的窦性P波.
9种类型的代偿间歇比较和测量:
X:1个基本心动周长(BCL).
Y:联律间期(配对间期).
Z’:代偿间歇.
P1、P2、P3……:为基本心搏.
Z:为延期的代偿间歇(即R3-R4,比BCL稍长).
①无代偿间歇:即插入性(间位)期前收缩,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Y)+代偿间歇(Z)=BCL.它反映了基本节律点并没有发生节律重整.期前收缩在传导途中遇到基本心律而发生干扰性传导中断或折返.
②次等周期代偿间歇:其代偿间歇介于①和③之间,即>BCL,<2BCL,多见于插入性期前收缩伴基本心律干扰性传导延缓.
③等周期代偿间歇:即(Z)=BCL.窦性期前收缩即属此类.
④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代偿间歇(Z)>BCL,但Y+Z<2BCL.它是基本心律在期前收缩(或S2)影响下发生节律重整而出现节律顺延的标志,测定SACT(窦房传导时间)即是利用这一原理.
⑤完全性代偿间歇:(Y)+(Z)=2个BCL,它是基本心律不受期前收缩影响的表现.其原意是此代偿间歇的时间完全代偿(或弥补)已经缩短的联律间期.
⑥超完全性代偿间歇:Y+Z>2BCL.主要是由于期前收缩(或S2)直接抑制基本心律的起搏点所致.
⑦特超完全性代偿间歇:代偿间歇(Z)≥2个BCL.这是基本心律起搏点功能低下,故略受超速抑制的影响就出现起搏功能抑制,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图4).
⑧延期的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同④所述,即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但期前收缩后第2个心动周期(R3-R4间期=Z′)延长而超过一个窦性周长(Y),所以Y+Z+Z′≥3BCL.继发性停搏亦属此范畴.
⑨类代偿间歇:见于心房颤动伴室性期前收缩,心室律不规则,但期前收缩后仍可见不同程度的代偿间歇.
应该注意:测量代偿间歇时基本心律为窦性或房性者,测量P1-P3;如基本心律为交接区性或室性者,测定R1-R3间期.
(5)联律间期:房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由同一个异位兴奋灶发出,在同一患者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6)传导:房性期前收缩所发出的激动可以向上(即逆向)传导,也可向下(即前向)传导.
①前向传导:有以下3种表现:
A.房性期前收缩通过交接区的传导正常:P′-R间期正常.
B.较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由于交接区部分组织仍处于不应期,传导时间延长,P′-R间期大于0.20s.
C.更早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由于交接区组织处于完全不应期,房性期前收缩不能下传,心电图上仅见提前的P′波,其后无ORS-T波.此称为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②逆向传导:有以下4种表现:
A.房性期前收缩逆传提前激动窦房结:窦房结从这一新的起点开始发出窦性节律,表现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B.房性期前收缩在舒张末期时发出:与窦性激动几乎同时发生,两者在窦房交接区发生干扰未影响窦性节律的改变,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C.房性期前收缩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在心房内发生干扰:由于两者均已激动了心房的一部分,故形成房性融合波.